乌药天台ti乌药根辛温,行气
乌药(摄于湘中大药植园) 本品为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始载于《本草拾遗》,因其“根入药,根色乌”,故名“乌药”,因浙江天台产者为佳,又称“台乌”。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入药。 NO.1前人经验 1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乌药)主治中(zhòng)气,脚气,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急,止小便频数及白浊。” 2 清·徐大椿·《药性切用》记载:“(台乌药)辛温香窜,入脾肺而下及肾、膀,善疏邪逆之气,以致其平,为降气疏逆专药。血虚火炎者并忌。” 乌药(摄于湘中大药植园) NO.2.1功效主治 乌药,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主要功效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1 行气止痛:本品辛温,善于行气止痛,入肺可治寒凝气滞之咳喘胸痛,入脾可治寒滞中焦之脘腹胀痛,如“四磨汤”。 2 温肾散寒:本品辛温,入药为根,尤宜善于入肾与膀胱,既可行气止痛,又可温肾散寒,既适于寒凝气滞之疝气疼痛、经寒腹痛,又宜于下焦虚寒之遗尿尿频,如“缩泉丸”。 乌药(摄于湘中大药植园) 用法:6~10g,煎服。 现 代 研 究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乌药含呋喃倍半萜及内酯、挥发油、黄酮、异喹啉生物碱等成分,有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抗肿瘤、抗氧化等作用。 乌药(摄于湖北黄石) NO.3参考资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清]徐大椿撰;伍悦点校.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药性切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 邢梦雨,田崇梅,夏道宗.乌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9(12):-. 音频:沙湖 图片:凌智文字:凌智 欢迎大家长按中科白癜风医院十一周年庆白癫疯如何形成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yea.com/mfrysltx/3322.html
- 上一篇文章: 皂角皂角化顽痰,皂刺消痈肿
- 下一篇文章: 茯苓伏松树之灵气,养心脾之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