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中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随着一年中气候的变化而出现周期性的变化,使群落在不同季节表现出相应的外貌特征,这种现象即称为季相。植物的季相变化主要表现在叶、花、果及枝条在形态和色泽等方面的变化,尤其是色彩的变化。植物在不同季节营造出的景观特色可以构成多种多样变幻的植物空间,这在景观连贯性和整体性上提供了一个时间序列上的美感,形成了动态的三维空间性与时序性相统一的四维空间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一直讲求“天人合一”,“法天象地,拟仿自然”,因此在进行种植设计时必然会注意到自然界植物的四季变化,在园林中表现植物的季相特征。只不过古代没有“季相”这种说法,有时是从植物的观赏期或色彩角度提出的。如《园冶·借景》提到借景需“切要四时”,从“片片飞花,丝丝眠柳”、“红衣新浴,碧玉轻敲”,到“醉颜几阵丹枫”、“木叶萧萧”,说的就是种植设计要结合植物的季相变换;《广群芳谱》开篇列十二《天时谱》,详述各月植物季相景观;《花镜》说“其中色相配合之巧,又不可不论也……因其质之高下,随其花之时候,配其色之浅深,多方巧搭”,指明植物的配置要结合其季相色彩的变化才能得到最佳效果。大观园作为古典园林的精品,自然会有丰富的季相变化(图1)。

图1大观园季相分布图

1春季景观

春季季相是大观园主要表现的季相景观。曹雪芹在大观园沿水种植了大量的垂柳、碧桃等典型的春季观赏型乔木,形成了一大片的“桃红柳绿”区;稻香村有几百棵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尽显春日的田园风光;怡红院还有海棠花、西府海棠等植物点缀,季相特色极为明显。同时大观园内还有芍药、牡丹等春夏之交开花的植物来丰富春季景观,以及大量的梅花表现早春植物景观,使整个园子的春季可观赏性更强。

图2-3上海大观园春季景观

图4-7北京大观园春季景观

2夏季景观

体现夏季景观的植物主要有荷花、石榴、凤仙、蔷薇、月季和玫瑰等,以灌木和草本花卉为主。关于凤仙,第27回写宝玉“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各色落花,落了一地”,可见是将石榴和凤仙配置在一起。凤仙花花期6-8月,属一二年生草本,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是典型的夏季观赏花卉。将此两种植物搭配种植,既增加了植物的种类,也凸显了植物层次,增加了夏季植物景观的可观赏性,可见曹雪芹还是注重植物之间的相互搭配以达到最佳观赏效果的。

3秋季景观

体现秋季季相特色的植物主要是桂花、梧桐和木芙蓉。其中桂花散布在全园多处,尤以凸碧山庄附近最多,它自古就是典型的表现秋季季相的植物,常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关于这一点前文已叙,不再累赘。梧桐主要种植在秋爽斋附近,由于其入秋凋落最早,故在古代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说法,很早就被当做秋季的代表树种,在古典诗词中也多用来表现和秋天有关的意象,如白居易《长恨歌》中“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李煜《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等等。木芙蓉古时被称为拒霜花,也是典型的秋季观赏植物。

图8-11北京大观园秋季景观

4冬季景观

一般冬季万物萧条,植物败落,很难表现植物景观特色。不过曹雪芹作为园林大师,自然不会让漫长的冬天如此单调地度过。首先大观园东北角种植了大量的松柏,保证了冬季整个园子有绿色可见。紫菱洲和芦雪广附近大片的芦苇,花期可到12月,是典型的秋冬季节观赏植物。梅花虽说是早春绽放,不过曹雪芹设定的梅花是在雪中盛开,也符合我国物候条件和古人观赏梅花的习惯,因此将梅花作为晚冬季相植物也未尝不可。这样大观园的冬天既有芦花飘飘,又可见松柏常绿,还能闻梅花清香,已经有足够的观赏点了。

关于“黑豹工社“:

以园林植物应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为主开展交流的团队。

订阅本







































白癜风医疗的饮食禁忌
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yea.com/mfrysltx/4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