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早安』,诗词君送你一天好心情——

◆◆◆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每首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图画,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一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寂静深幽;一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独冷清;一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无限怅惘……今天,诗词君为大家整理了50首绝美的五言绝句,语言雅致,情境优美,短到极致,也美到极致。淡然,是灵魂的修炼,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境界。01《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全诗旨在写静,却以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处理,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02《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人曾满怀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03《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04《秋日湖上》唐·薛莹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千百年不断发生的事都有随着太湖上的水面浮浮沉沉,俱随着湖水向东流去。名利争夺、打打杀杀都随着历史的车轮销为匿迹。唯一不变的,只是那一道江水。05《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此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一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所有忧愁,皆从心来。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往事不可追,与其感伤,不如珍惜。眼下的时光,才是最值得我们珍惜的年华。唯有心境洒脱,真正让心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执着迷恋,才能领悟别人无法感受的风景。故乡,是灵魂的根,是生命中最美好的风景。06《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每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07《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08《早春野望》唐·王勃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此诗作于王勃被斥出沛王府之后,客居巴蜀时。此种遭遇,羁旅之中,最易引发感伤情绪,而在此诗中,却表现为明快。全诗浑厚开阔的气势中,充满着淡淡的乡愁。虽没有直接提到思乡,只是一望再望,却也只见“花柳映边亭”,思乡之情一览无遗。09《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长江不会有悲感,有悲感的是诗人。长江日夜奔流不息,并无半点停滞,认为它滞重不畅的也是诗人。他远离家乡已太久太久,内心因为思念家乡而分外悲凉。秋风萧瑟、黄叶飘零,这些既是实际的景物,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萧瑟、凄凉。10《晚春江晴寄友人》唐·韩琮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这首小诗主要写景,而情隐景中,驱遣景物形象,传达了怀乡、思友的感情。在暮春三月的晴江之上,诗人仰视,有落日与绮霞;遥望,有远山如眉黛;俯察,有青青的芳草。这些物态,高低远近,错落有致。情,就从中生发出来。11《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这首诗借景抒情,主要表达的其实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随处存在。风吹树动,萧萧木叶,那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12《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13《绝句二首·其二》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故乡,故乡是什么?故乡是你儿时的一个梦,是你人生路上的一段风景。有一首歌这样唱道:走遍天下的路,最美的还是故乡;喝遍天下的水,最甜的还是故乡。理想,是灵魂的底气,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憧憬。1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像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融合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15《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风,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一个风字。每一句诗都在描写了风的力量,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更反映了世间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16《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唐·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全诗用语浅淡,近乎口语,或暗用典,或明用典,或正劝,或反讽,喻之以理,晓之以情,在看似平淡的外表下蕴涵着浓郁的朋友情谊,含意颇为深远。17《左掖梨花》唐·丘为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微风过处,那若有若无的清新花气,蓦地飘进衣巾,仿佛花香亦有情。梨花这样的芬芳多情,因此作者要寄语春风,莫让梨花自开自落、悄无声息,暗示自己不甘冷落,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识和提拔,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18《马诗》唐·李贺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写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寒气凛凛的疆场,正是英雄用武之地。19《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为白居易十六岁时作。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20《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神宗熙宁九年(),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处,遂写下此诗。全诗语言朴素,写得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21《柳桥晚眺》宋·陆游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写景物“闻鱼跃”、“待鹤归”、“闲云”等,抒发了赋闲不用、壮志未酬的淡淡哀思。整首诗是黄昏的景象。小浦,横林,闲云,三个景象依次渐行渐远,都是眺的结果。语有寄托,不得滋润苍生,只好如闲云野鹤。22《芗林五十咏·竹斋》宋·杨万里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便无文与可,不有月传神。这是一首咏竹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冰雪玉竹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同时象征高尚的人格,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古人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许我们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人,但总归该有点追求。毕竟人生于世,总是要有所坚持,有所担当。离别,是灵魂的释然,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凝望。23《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24《送别》唐·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王之涣与友人在长安城外离别时,正好是杨柳生长的春季,于是王之涣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送别》。这首诗短小精悍,言浅意深,依依惜别之意,跃然纸上。纵观全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5《送郭司仓》唐·王昌龄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春季的淮河潮水会夜夜高涨,诗人用潮水来形容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心,形象、具体地刻画出了那看不见的心绪,诗人的思念一下子变生动了。有人说: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逢。是否真的如此呢?我不敢确定。只愿那些久未重逢的人们,一切安好!

点击上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yea.com/mfryrybw/11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