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结局12黛玉之死下
文 玉萧寒图片 网络01.三处伏笔 黛玉死于春夏之交,葬于花冢。 为了使细节更丰富,再看三处伏笔。 1、晴雯死后,宝玉作《芙蓉女儿诔》悼念她。 这篇文章虽然很长很拗口,却暗藏了黛玉之死的玄机。 话说宝玉、小嬛于月夜来到芙蓉花前,念诵诔文,祭典晴雯。读罢,黛玉从芙蓉花丛中走了出来,把小嬛当场吓个半死。 仔细想想当时的场景确实是够瘆人的。这深更半夜的,黛玉一人躲在花丛中,人家在祭典死人好不好,长得又那么像晴雯。 看来黛玉经常夜间孤身一人在园内游荡,胆够肥的。 还是要说明一下,此处书中的芙蓉,应该是木芙蓉,否则,黛玉直接从水里探出头来……,真成恐怖片了。 当然宝玉认出黛玉后,二人便开始探讨诔文中遣词造句的问题。 这次讨论直接导致宝玉的脑子抽抽了,竟将其中一句改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 黛玉听了,忡然变色。 茜纱窗,即红色纱窗。大观园里哪里的纱窗是红色的?潇湘馆呀。 别忘了,黛玉的纱窗是银红色软烟罗。 这句诗的意思是:“红色纱窗下的那个女孩,和我没有缘分。有朝一日,黄土堆成的坟头中,你是那样红颜薄命。” 这哪是给晴雯的诔文,分明连黛玉都一块祭奠了。 换谁听了都得变色。 这句话分明是一句谶语,暗喻着两件事,一是宝黛今生无缘,二是黛玉最终是归土的,也就是土葬。 2、第二十三回,黛玉对宝玉说:“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昨天讲过,《葬花吟》其实是黛玉自己命运的写照。 “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看似无心之语,实际就是在讲黛玉早早地为自己安排好了埋葬自己的地方——花冢。 正如同宝玉也是早早地给黛玉写下了诔文。 因为黛玉死得非常孤独,宝玉也许要在她死后很久方才得到消息。 因此,这些后事都被提前了。 3、第七十六回,黛玉、湘云凹晶馆联诗,当湘云联出“寒塘渡鹤影”一句时,黛玉苦思冥想,对出一句“冷月葬花魂”。 此时,妙玉出来阻止了她们,理由是“二位警句已出,再若续时,恐后力不加”。 这一情节,之前在讲妙玉那个专辑中我没有讲这个点,当时想的就是把这个情节留到讲黛玉结局时讲。 妙玉为何要阻止二人继续联诗? 因为“警句已出”。 何谓警句,就是这两句诗已经暗示了主人公的命运安排,已属于泄露天机范畴,不能再讲下去。 妙玉其实有一项隐藏技能就是能扶乩占卜。 十八回讲:“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 有其师必有其徒。 作为一名专业人士,暗中观察的妙玉马上觉察出其中的不祥,出来叫停了两位的联诗。 之后,妙玉将湘、黛二人引入栊翠庵,帮她二人续诗,写了一堆“脂冰腻玉盆”、“芳情只自遣”之类的闺阁之笔,意欲将二人联诗中凄楚之句“翻转”过来。 只可惜妙玉自己也是六根不净,你看她续诗前对湘、黛二人是怎么说的。“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捡怪,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啧啧,张口闭口咱们闺阁,其实她从骨子里就没当自己出家人。所以从后面剧情的发展看,她的“翻转”几乎没起任何作用,看来还是法力不够。那么,“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到底在讲什么?首先,有些版本写作“葬诗魂”,我觉得应该是“葬花魂”。因为“花魂”对“鹤影”,这个对子才工整,“花”要对“鹤”。但对对子工不工整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还是这两句诗要表达的含意。头一句“寒塘渡鹤”出自湘云之口。在联出这两句诗之前,还发生了异相,黛玉将池塘里的白鹤误当作鬼,湘云不信邪,用石头将鹤惊飞,引出这句渡鹤影。中秋之夜,空气中已经有了一些寒意。本是人间团圆的日子,三个同病相怜的孤女,却在一池寒水前不期而遇。她们各怀着自己的心事,用不同的诗句抒发着内心之中的孤苦无依,竭力挽留着大观园最后的安详。此刻,人间皆已睡去。惊起的白鹤,怆惶掠过水面,投映在波心瞬间的浮光掠影,转瞬即逝。冷月如霜,笼罩着寒潭,就像一面巨大而黑暗的镜子,忧伤来临的时候,似黑夜一样蔓延,无边无际。这如何不是三位孤女命运的写照。有朝一日她们的生命都会像掠过寒塘的鹤影,被寒冷抹去生命的影迹,被黑夜无情地吞噬,无迹可寻。后一句“冷月葬花魂”出自黛玉之口。如果说前一句是借湘云之口道出了三位孤女乃至群芳共同的命运,这一句就是黛玉对自己命运的写照。冷月,指的是无情之月色,而非物理学意义的寒冷。即使是中秋的一轮满月,月色依旧清冷。它曾经目睹世间多少爱恨情仇,荣辱聚散,繁华凋敝。高傲孤悬,冷眼旁观。花魂,指的是黛玉自己。黛玉爱花,惜花,伤花,护花,当然要葬花。很多人在讨论到底哪种花才是她的代表花。其实她代表着世上所有的花,她就是花魂,花神,护花仙子。02.葬花魂花仙子黛玉于情于理,都应该去葬花魂。 葬花,埋葬的是青春,是爱情,是生命,是记忆中的美。 在高鹗(通行说法)的续书中,黛玉临死前焚稿,烧了宝玉送的帕子,还被吹嘘成经典,真是无语。 我摘两段大家看看。 “只见黛玉接到手里,也不瞧诗,扎挣着伸出那只手来狠命的撕那绢子,却是只有打颤的分儿,那里撕得动。” 这是在写黛玉吗。分明在写一个疯婆子。 黛玉之死是这样描写的。 “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紫鹃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的冷了。探春、李纨叫人乱着拢头穿衣,只见黛玉两眼一翻,呜呼!” 这里的黛玉,死的多么狰狞,多么凌乱,多么不堪。 所以,焚诗稿,焚帕子,是对过往,对爱情,对信念,乃至对生命的否定。 葬花是一段过去的结束,是纪念,是彻悟。 而焚稿却是亲手毁灭曾经的一切美好,是怨毒,是毁灭。 所以,葬花魂是埋葬过去,而葬诗魂是埋葬灵魂。 曹雪芹虽然经历挫折,一生潦倒,但他从不曾泯灭心中的一片深情,即使这个世界一次又一次地冷落他,欺骗他,抛弃他。 不然,便不会有红楼回末的《情榜》。 黛玉来到人类世界,她是来报恩,来还泪的。 这一切,皆出于自然。 因此,即使她注定无法成就与宝玉的姻缘,她有遗憾,有不甘,有伤心,但唯独不会有怨毒。 之前的笔记,我不止一次地说过,宝黛之间是三生缘,而不是一世情。 因此,宝黛二人是知己,是灵魂伴侣。 他们之间,没有淫邪,没有猜忌。 正如徐志摩所说:“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读懂这一层,才算真正读懂宝黛之情。 所以我推断黛玉误认为宝玉已死,之后才殉情。 因为黛玉绝不会因怀疑宝玉变心郁郁而终。 只要黛玉还在世,宝玉也一定不会娶宝钗。 续书写黛玉死前怨恨宝玉,真是糟蹋了神瑛侍者的那些甘露以及绛珠此生流过的泪水。 那一夜,月光清冷,玉簟生寒,幽潭如镜,已然载不动绵密如织的愁绪。 似乎幻境中,有人不断地召唤着黛玉。 她知道人世间的情债已经还清。 该回去了。 她悄悄起身,没有惊动紫鹃。 她在月光下细细梳妆,穿上了那日葬花时的绛纹撒花金锈翠纱罗裙,扛着花锄,一路行至园中花冢。 此时人间芳菲将尽,已无花谢花飞。 黛玉轻解丝绦,悬于花冢边的桃树之上。 这是她为自己所立的墓碑么? 她用花锄挖开花冢,她手握着宝玉当日送她的帕子,静静地躺在花冢之中,安详地沐浴着月光溘然长逝。 直到最后一刻,她不曾心生怨恨。 次日紫鹃等人醒来,不见黛玉,便一路寻进园子。 她们看见挂在桃树上黛玉的腰带。 丝绦代表着牵挂。 紫鹃一下子明白了,眼泪夺眶而出。 黛玉静静躺在花冢中,面目栩栩如生,却早已没有了气息。 紫鹃等人哭作一团。 她们祭典了黛玉,用黄土将花冢暂且封了,想着等灾祸过去将黛玉灵柩迁至老家安葬。 前面说了,玉带本不是闺中之物。其实林黛玉也不是闺中之物,她本就是天上的仙子。 她的美丽、才华、聪慧和高洁,就像一条落入凡尘来自仙界的玉带,挂在枯木之上。 两株枯木除点出林黛玉的姓氏,还象征着历经百年,已如槁木死灰般的贾府。 真是生不逢时。 03.太虚幻境转眼这个话题竟然聊了六十多天,写了近六万字。 从荼靡花事将尽的季节,一直聊到了盛夏。 回想起来,当时的情绪可能不太稳定,脑子一抽抽,竟然挖了这么大个坑。 一开始打算用一个月的时间填坑,没想到实际花了一倍时间。 还没写完。 之前还有好几条线头没接上,比如甄宝玉送玉,宝黛成亲,宝玉出家等重要情节。 但我突然觉得有些倦了。 不仅因为最近工作超级繁忙,连双休都不太有了,只能每天睡觉前挤出一些时间写更,甚至在一些日子里导致睡眠不足。 写到黛玉之死,我突然产生了严重的自我怀疑。 难道一切就这样结束了吗? 难道说还泪,就仅仅只是还泪,如此例行公事吗。 理性告诉我,应该如此。 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宝黛初见时的那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恍然隔世。 禁不住一种酸涩,涌上心头。 这算不算入戏太深,走火入魔? 一百年以后……。 神瑛侍者终于回到太虚幻境。 但凡去人间挂职锻炼的神仙,刚回来时,都会有一段时间心事重重,少言寡语,神经兮兮,更何况神瑛后来当了近一百年和尚。 “你怎么去了那么久?”第一个来看他的是晴雯,“我的指甲给我带回来没有,没有那两段,挠痒痒实在不方便。” 神瑛木讷地看着晴雯。 “傻了!”晴雯摇摇头,“不是说得道高僧吗。” 神瑛慢慢地活动了一下筋骨,讷讷地说:“一百多岁回到十几岁,不太适应。” “你去看她了吗?” 听了晴雯的话,神瑛灰暗的眸子里似乎闪过一道光芒。 晴雯禁不住笑起来:“还说得道高僧,也是个六根不净的。” 说着,拉起神瑛的手,出了院子。 一路景物似曾相识。 “别看了,大观园就是按着太虚幻境建的。” 晴雯见神瑛一脸疑惑,便向他解释。 “怎么不见袭人?”神瑛问。 “她呀,等你不来,和蒋玉函又双双投胎去了,说来世还要做夫妻。” 神瑛还想问什么,已被晴雯带到一座院子前。 神瑛抬头望去,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晴雯推神瑛道:“她在里面,进去吧。” 神瑛推开院门。 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二三间房舍,一明两暗,窗户上都是用的银红色软烟罗。 院子静悄悄的,屋里飘来一阵幽幽的药香。 神瑛紧赶了两步,走到屋前,轻轻推开木门。 绛珠背对着门,坐在案子前批阅着一本书。 旁边的泥炉上,煎着药。 听见神瑛进来,绛珠头也不回,只淡淡地说了句:“把鞋脱在外面。” 神瑛只得换了拖鞋,捏手捏脚地走到绛珠身边。 “妹妹还在吃什么药?” “不曾吃药,只是喜欢这个味道。” “妹妹在看什么书? “奇书。”绛珠放下笔,直起身子,抬头看了看神瑛。 神瑛也看着绛珠。 绛珠低下了头。 神瑛拿起书,翻过封面,只见上面写着“红楼梦”三个字。 他又细细翻了,半晌,自言自语说:“这些人好像哪里见过……,好妹妹,这本书哪里来的?” 绛珠没有作答。 神瑛翻着书,许久,竟落下泪来。 绛珠见状,夺了书道:“前世我的眼泪终于还清,你这又是唱的哪一出?” 神瑛看着绛珠道:“前世白得了这许多眼泪,最终竟是辜负,怎不令人唏嘘。” 绛珠叹道:“你我尘缘已了,莫再提了。” 说罢,咳嗽起来。 神瑛手忙脚乱为绛珠倒水,又问:“紫鹃、雪雁呢?” “这里没有主仆分别了,都以姐妹相称,她们只是贪玩,雪雁又下界投胎去了,紫鹃一早出去了,不知去了哪里。” “老太太、太太呢,宝姐姐呢?” “我累了,这些你去问晴雯丫头吧。”绛珠说着,拿起书进了内室。 神瑛不便跟着,闷闷地退了出来。 晴雯仍在外面等候,似笑非笑地看着神瑛。 见神瑛有些失神,晴雯拉住他道:“警幻就要放情榜了,我带你去看。” 二人出园径直向大殿走去。 良久,她又说:“那本红楼梦,绛珠看了一百年,她一直在等你。” 黛玉结局,暂且讲到这吧,还有些没讲完的人物命运后面另开专辑讲。 —完—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黛玉结局12:黛玉之死(中) 天青古月禅 黛玉结局12:黛玉之死(上) 天青古月禅 黛玉结局11:贾府败落及其对黛玉婚姻的影响(下) 天青古月禅 黛玉结局11:贾府败落及其对黛玉婚姻的影响(上) 天青古月禅 读书讲史说文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yea.com/mfrypzff/9325.html
- 上一篇文章: 花园管家花开四季各有时种植
- 下一篇文章: 芙蓉和她的姐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