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不动声色,红萼纷纷且落
遮之白斑遮盖笔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423/4613542.html 世俗谓欢喜是轻浮 佛陀谓欢喜是真实 想在唐朝诗人中,挑选一个最爱出来,无异于自讨苦吃。 如果非要选,杜甫太沉重用力,国事家事天下事莫不关心,哪种事都有杰作给他“凿”出来,这是本事。 李白则完全不同,再世俗的事也能以世外飞仙的技法去表达,飘逸夺人耳目。 而王维,他真没白担了“维摩羯”的名号,有人评价他的诗有佛相。 佛是个什么相? 一言以蔽之,是出世。 说伤心皆不伤心,说欢喜皆不欢喜。 无憎恨,亦无赞美。 那是不是无感? 当然不。 他是以自然去感受,水穷云尽,周而复始。 这样的心态铺展的诗,就如一幅画,清淡优美,袅袅生烟,它甚至不在意是否有人评价美不美,而是如兰之操守,花开花落,其韵自知。 顾随说,王维的不动声色,不动感情,是化境。 此等境界最为高妙,化,就是融合,与自然法界融合,成为一体。 熟巧之极,不是不认真,而是自然自在。从这一点上说,自信,傲娇,高冷什么的,有什么可张狂的呢。 一个人最大的成功,非关功名,而是你按自己的方式自在舒展地生活。 不知从何时起,日本人开始在墓石群里抄写王维的诗。 人们在这个主题上注入温暖的力量,让存活的人懂得生命与珍惜。 生老病死,又生生不息。 它不再是黑色可怖的,反而是安静、舒服的所在。 每每踏在青石路,或行走在松柏下,伴随山风起落,总是能让自己的内心更加沉静。 王维的诗,特别是五言诗,有很强的偈味。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诗人是因“自我”而存在,而这些诗却抽离出自我,他不带着谁的眼睛,他的“眼”就是自然,与雾霭云霞,花草松风一样。 博尔赫斯谈到对时间的感悟时说,“我们有两种看时间大河的方式,一种是时间从过去,穿行过此刻的我们,向未来流去;一种是从未来,你眼睁睁地看着它穿越过我们,消失于过去”。 看得见时间像流金一般过去,也终于会像流沙一般静止。 这样的感悟,就像大提琴弦上涓涓的旋律,拥抱所有沧桑过的生命。 在永恒面前,自然面前,人类只是个孩童。 在日本,王维诗不止限于艺术表现,诵读品赏,还顺畅地进入到生活中的一器一物,直至用它们妥帖慰藉着人生的最终归宿。 自此, 生于此,安于此, 王维无所不在。 相较于诗人的家园——辋川,那里徒留一株银杏古树而已,惟愿诗歌的品格并未随风走远。 习惯了在书上读诗,站到参差墓石上重新一字一字去读王维。 读那些“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一向石门里,任君春草深”,“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它们 本来就该在那里, 在时间终点处, 就像回家了一样。 这些 温暖我们人生的美好, 终于叶落归根, 庇护灵魂的安宁。 现在购买,随书附赠精美笔记本。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购买链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yea.com/mfrypzff/11421.html
- 上一篇文章: 玉蘭自開,不等誰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