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行血止血又凉血,血分专药血见愁
茜草嫩芽(摄于湖北黄石)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和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陶隐居本草言,此草东方有而少,不如西方多,而西草为“茜”,故称为“茜草”。 NO.1前人经验 1 《神农本草经》记载:“(茜根)味苦,寒。主寒湿,风痹,黄疸(dǎn),补中。生川谷。” 2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茜根,赤色而气温,味微酸而带咸。色赤入营,气温行滞,味酸入肝而咸走血,手足厥阴血分之药也,专于行血活血。俗方用治女子经水不通,以一两煎酒服之,一日即通,甚效。” 3 清·徐大椿·《药性切用》记载:“(茜草)一名血见愁。酸咸气平,入厥阴而行血、止血。无瘀勿用。” 茜草(摄于长沙) NO.2功效主治 茜草,苦,寒。归肝经。主要功效有:凉血,祛瘀,止血,通经,利水。 1 凉血:本品性寒,入血分,有凉血之功,适宜于血热证。 2 祛瘀:本品善于逐瘀,又能凉血,故尤宜于热灼津枯之血瘀。 3 止血:本品止血之功颇强,又可凉血,故尤宜于热迫血行之咳血、吐血、衄(nǜ)血、尿血、崩漏以及外伤出血等症。 4 通经:本品能通经络、祛瘀血、利关节,适于瘀阻经闭、关节痹痛、跌扑肿痛等症。 5 利水:本品既可活血,又可利水,尤宜于“血不利则为水”之血瘀水肿证。 用法:10~15g,煎服,大剂量可用至30g;活血多生用或酒炒用,止血多炒炭用。 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茜草嫩叶、嫩尖,可煮汤、煮粥、煮面食,每次鲜品50g,口感清香。 茜草根(摄于贵州凯里) 现 代 研 究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茜草主要含有蒽醌类、萘(nài)醌类化合物,有止血、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菌、升高白细胞及免疫调节等作用。 茜草(摄于湖北黄石) NO.3参考资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任艳玲.《神农本草经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1. [清]徐大椿撰;伍悦点校.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药性切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 朱步先,朱胜华,蒋熙等.朱良春用药经验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0. 马建立.新鲜中草药菜疗指南[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8. 陈毅,王海丽,薛露,单鸣秋,张丽,丁安伟.茜草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48(13):-. 音频:沙湖 图片:山人文字:山人 谢谢聆听,谢谢阅读,谢谢白癜风能根治么白癜风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yea.com/mfryyfyl/246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偏方草药偏方治百病9
- 下一篇文章: 芙蓉芙蓉的栽培管理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