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花开如笑颜拒霜傲秋风
司马光的暮年雄心 在洛阳城外的一座小宅院里,两位鬓角花白的老者正一边饮酒赏花,一边高谈阔论。院子中的木芙蓉花是专程从巴蜀之地移栽过来的,在洛阳可谓难得一见:花开如人脸庞大小,颜色粉艳,更为可贵的是,虽已是深秋时节,这些花依旧在枝头盛开,完全不惧萧瑟的秋风。 这两位老者正是北宋年间名噪一时的人物:曾任开封知府的韩维,以及三朝元老司马光。因为不支持王安石的变法新政,他们都离开了帝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在洛阳郊外谪居。 韩维以木芙蓉为题,一口气写了五首绝句出来。于是,司马光也用相同的韵脚,逐一唱和。虽有报国之心,却无处施展,不被天子赏识,却被宵小之辈排挤,司马光觉得自己就像秋风中的木芙蓉,于是吟诗道:“北方稀见诚奇物,笔界轻丝指捻红。楚蜀可怜人不赏,墙根屋角数无穷。”然而真就此消沉下去吗? 司马光在洛阳专心编写《资治通鉴》,却不忘朝中事态,纵然已将近六十岁,但为国事鞠躬尽瘁的心思却丝毫不减。看看木芙蓉迎着秋风傲然绽放的姿态,司马光如有所悟,笔锋一转,下一首诗写得满怀豪情:“平昔低头避桃李,英华今发岁云秋。盛时已过浑如我,醉舞狂歌插满头。”在此之后,六十余岁的司马光终于重返京城,出任丞相,为国效力直至逝世。 木芙蓉又名芙蓉花、酒醉芙蓉、拒霜花,高2~5米,落叶灌木,原产于我国湖南,生于山间溪畔,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地自古即栽种用于观赏。木芙蓉叶心形或掌状浅裂,形如棉花叶,花大而美丽,花瓣5枚,初开时白色或粉色,渐变为紫红或深红色。木芙蓉花、叶、根均可入药,如今常作为花卉栽培。 芙蓉如面醉深秋 木芙蓉生于南方,也难怪司马光将之称为“北方稀见”。在巴蜀之地,木芙蓉本来叫做“芙蓉花”。后来因莲花又叫做“水中芙蓉”,与之相对,灌木状的芙蓉花渐渐被人称为“木芙蓉”。至明清两代,世人干脆称,芙蓉有两种,“出于水者谓之草芙蓉,出于陆者谓之木芙蓉”。由于常与水中莲花相提并论,木芙蓉又有“木莲”之称,白居易赞之为“水莲花尽木莲开”。 晚秋时节,菊花残落,腊梅未绽,木芙蓉成了诗人们唯一值得玩赏吟诵的花卉。南宋诗人黄机有一首《鹊桥仙》,写九月重阳节的景象,其中有“黄花似钿,芙蓉如面,秋事凄然向晚”的句子。木芙蓉嫣红的花朵本就大如人面,用来形容女子的面庞,可谓神形兼备。木芙蓉花初开时为白色或粉色,开得久些,颜色便渐渐转深,凋落时近深紫红色——这种脸色变更的趣味,王安石将之喻为酒醉的神态,称其“正似美人初醉著,强抬青镜欲妆慵”,于是木芙蓉也从此有了“酒醉芙蓉”的别称。 拒霜花除毒疮 由于木芙蓉开花时往往已至霜降时节,纵有寒霜,也无碍花开,故而此花亦被称为“拒霜”。苏东坡甚至觉得“拒霜”都不足以显示木芙蓉的独特,作诗曰“唤作拒霜知未称,看来却是最宜霜”。李时珍着重研究了木芙蓉和霜的关系,称“霜时采花,霜后采叶”,所得皆可入药。明朝多有江湖游医,专以清凉膏、清露散等“秘方”治疗毒疮,李时珍称,这些所谓的“秘方”之所以清凉消肿,都是因为以木芙蓉的花和叶子制成,若是头上生癞痢,也可用木芙蓉调和蜂蜜医治。除了解毒排脓,《本草纲目》中还特别记述了木芙蓉的另一用途:茎上的韧皮可以制作绳索。 END 图文来源 中国国家地理网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医院白癜风什么症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yea.com/mfryyfyl/1798.html
- 上一篇文章: 露染胭脂色渐浓,正是晚秋木芙蓉
- 下一篇文章: 番禺要有大动作不久将来你将看到一个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