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好夜换杯盏,小楼翻将星辰摘。无意人间换人间,故人一去,千年悄然。唯有一纸红笺,伴歌入梦来……

长庆元年(年)

蜀中,浣花溪畔。浣花溪,如此诗意美好的名字,是流水淙淙,碧绿清澈;是黄鹂翠柳,白鹭青天。一位消瘦的有些孱弱的中年妇女呆立于此,持着自翰林寄来的一纸红色小笺,身体微微颤抖。

“别后相思,别后相思……”

女子突然痴痴地笑了,

“微之,你可知这一别已是七年……”

轻语呢喃,一声叹息,是无奈,是痛楚,是决绝。七年,美人早已白了发,岁月在脸上留了痕,只能从那依旧明艳的红色衣裙中看出当年的风韵。女人的芳华本就是经不起寂寞弹唱的,弹着弹着也便老了。何况,遇见他的时候,便已晚了。

元和四年(年)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忆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俊朗的外貌,斐然的才情,她见他的第一眼便已沉迷于他的风姿。漳州那日相会,他们流连在锦江边上,相伴于蜀山青川,吟诗作赋,弹琴赏月,执手相依。彼时的她,有“唐朝第一女校书”的盛名,“绝世之姿,羡艳之才。词翰一出,则人争传以为玩。”可这样的她,不顾一切,飞蛾扑火般陷入情海。卸下了防备,付出了真情。

她取用浣花溪的水,采下木芙蓉的皮,加入芙蓉花的汁,用碎花压制纸面纹路,为心上之人制了红色精美的彩笺。笔力峻激的字,写下的却是柔情万种的小女儿心思。一笔一划间,皆是爱意。她已经忘记了自己名叫薛涛,只记得自己是元稹的女人,是一个爱到痴狂的女子。

“元朗啊元朗,你看那对在池间的鸟儿,你可知它们想要同栖在叶间长相厮守的急切心情……就如我一般。”

她的情感炽热而又真挚,愿与之厮守,任朝朝暮暮。然而幸福总是短暂,分别来得太快。三个月的相伴,太短太短,却成了她一生最难以忘却的羁绊。男人走了,留下几句承诺。她只能在漫漫长夜里不断回温那些美好的回忆,静静等候心上人归来。愁潺潺的心畏缩在一重又一重的思恋里,带着芙蓉花香的红笺一张张的寄出,写满了女人的思慕与幽怨。

世人曾问:“为何你只穿红裙,制红笺?”女子微红了脸,娇羞一笑:“他曾说我着红衣最美,我想他一看到红笺,便能忆起我最美的模样。”可男人终究没再回来。这短暂的爱恋,换作了她一生的寂寞等待。

元和九年(年)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人心,空结同心草。”

五年未曾相见,只余书信慰藉,但她用情之深,未曾磨灭。听闻他官途失意,一再被贬,丧妻丧妾,她急忙放下手中的琴,独自一人背着包袱,从成都到江陵,沿江而行,走过了一个春季。路途遥远,抵不过心中真挚的爱。她捧上一颗真心,甘愿放下笔琴,相守君旁,操其家务,育其儿女。此时的她,内心该是甜蜜而又期待的吧。

可才子多情亦无情。原来他的热情早已褪去,昔日的浓情蜜意也不复存在。“他是才子官人,我只是一介风尘女子。他正值风华岁月,而我却年长十一,风韵不在。是我痴想了,是我痴想了……”美人的眼泪,在男人的冷漠中流干。

与其纠结,不如断舍。与其卑微,不如寂寞。她一个人回到了浣花溪,弹着琴,作着诗,在时间中沉寂。任凭爱意还存留在心底,可夜深人静时写满的一张张红笺,却再也没有寄出。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

月下咏花怜暗澹,雨朝题柳为欹垂。

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

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好男儿。

长庆元年(年)

一阵凉风吹过,险些把红笺吹飞,亦勾起了那些似是而非的回忆。两千多个日夜,她听闻他被构陷,听闻他再娶娇妻,是一位世族之女,听闻他春风得意,连连升官,位高权重。可到如今,千言万语也只余一声叹息。她仿佛很坦然,没有十余年等待后的绝望。只是从此,她脱下了极为喜爱的红裙,换上一袭灰袍,悄无声息地,把这一段从青春到年暮的爱情画上了句号。

太和五年(年)

太和五年夏,元稹死于武昌。

次年夏,薛亦卒。

后记:千载之后,薛涛早已成为人们口中的传奇,红笺仍在流传,承载着许多情意绵绵的诗句。

又名“浣花笺”,亦名“松花笺”、“减样笺”、“薛涛笺”。这种红色小笺曾被薛涛用以写诗与元稹、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人相唱和,因而名著于文坛。薛涛笺虽只深红一色,但颜色、花纹甚精巧鲜丽。薛涛笺在我国制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代均有仿制。后世著名花间词人韦庄更是写下“人间无处买烟霞,须知得自神仙手。也知价重连城璧,一纸万金犹不惜。薛涛昨夜梦中来,殷勤劝向君边觅。”的诗句来赞美红笺的精致迷人。

图片来源|呼葱觅蒜

编辑|黄景郭童欢宋沂臻

审校|王睿思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yea.com/mfryxgpw/6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