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摄于湖南长沙)

本品为菊科植物马兰的全草或根。始载于《本草拾遗》,因“其如泽兰而气臭,但马喜食”,故名“马兰”,又名“紫菊”“鱼鳅串”,与“鱼腥草”“积雪草”“水蜈蚣”一起被草医称之为“四大金刚”。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干燥入药。

NO.1前人经验

1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马兰)气味:辛,平,无毒。主治:破宿血,养新血,止鼻衄、吐血,合金疮,断血痢,解酒疸及诸菌毒、蛊毒。生捣,涂蛇咬。主诸疟及腹中急痛,痔疮。”

2

现代·陈源生·《临床常用中草药选编》记载:“(鱼鳅串歌)鱼鳅串学名马兰。鱼鳅串辛味苦寒,清热解毒消积全;散瘀止血多般效,学名又称叫马兰;感冒发热兼痰湿,传染肝炎效可观;十二指肠溃疡病,肠炎痢疾小儿疳;吐血衄血崩漏症,健胃消食除胀满;外治疮疖诸炎症,捣烂外敷痛即安;夏天防暑为佳品,伴用荷叶泡水咽;和平有效而无弊,药源宽广是无边;随证加药任选择,四大金刚不虚传。”

马兰(摄于湖南长沙)

NO.2.1功效主治

马兰,辛,凉。归肺、肝、胃、大肠经。主要功效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1

凉血止血:本品性凉,入肝经血分,有凉血止血之功,适于热入营血而迫血妄行之之吐血、衄血、崩漏等出血病证,还可用于创伤出血。

2

清热利湿:本品既可凉血止血,又可清热利湿,入大肠经,适于血痢。还适于湿热内蕴之黄疸、淋浊等病证。

3

解毒消肿:本品既可清热利湿,还可解毒消肿,适于湿浊停聚之水肿,热毒壅滞之咽喉肿痛、痔疮、疮痈肿痛、丹毒等病证。

用法:干品10~30g,鲜品30~60g,煎服;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患处;或煎水熏洗。孕妇慎服。

马兰(摄于湖南长沙)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马兰含甾体、萜类、黄酮、酚酸、挥发油等成分,有抗菌、抗炎镇痛、抗肿瘤、保肝、镇咳、抗氧化等作用。

马兰(摄于湖南浏阳)

NO.3参考资料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9.

重庆市中医研究所.老中医经验丛书之二·(陈源生)临床常用中草药选编(内部资料)..

张美,周小伟,张雨馨,李莉,饶高雄.中药马兰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15(31):47-52.

音频:高定昌

图片:山人文字:山人

欢迎大家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白斑圆梦征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yea.com/mfryxgpw/4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