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昌绘画《木芙蓉秋菊篮花图》,全轴宽22.7厘米,高22.4厘米,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作者赵昌,字昌之,广汉剑南人(今四川剑阁之南),生卒年不详。赵昌工于书法,擅长绘画花鸟果实,多作折枝花,兼工草虫,是中国工笔花鸟的鼻祖。他在当时是超出陈规,以观察对象获得他的艺术技巧,所谓师法自然,直接写生于花卉和鸟兽的天然生活,扩大了花鸟画的表现范围,并对对象表现得极为生动。他自号“写生赵昌”,代表作《写生蛱蝶图》是其传世名作。

赵昌《木芙蓉秋菊蓝花图》

《木芙蓉秋菊篮花图》是一件院体花的插作风格,华丽典雅,花材以木芙蓉为主,菊花为客,粉蓝色调,花色对比鲜明,虚实有致,极富秋意;木芙蓉折枝末端斜插在篮口,由西向东,显得随性洒脱。民间有芙蓉花“一日间变三色”,故又叫它“三醉蓉”。“晓妆如玉暮如霞”,据此可判断画中芙蓉处于近中午时分,色泽粉白色。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篮花图系李嵩作于宋代,故有篮花起源于宋之说。宋代为插花艺术的鼎盛期,当时插花艺术多为宫廷、高官所喜爱,以结构丰盛、枝叶繁缛为特色,俗称院体花。

赵昌《木芙蓉秋菊蓝花图》插花还原

还原作品的篮与原画在提梁和底座的纹饰上有一定差别,尤其是篮沿的造型差别较大,但原画中的篮与市场现有的隆盛篮在大小和风格上基本符合,故在与厂家沟通未达一致的情况下使用了现有的篮器。十月初,迎来了单瓣芙蓉花的盛开,但与图中相去甚远,只能继续等待,一直到了十月底霜降节气,才迎来了复瓣芙蓉的盛放,但寻遍了芙蓉树也没能找到像图中如此硕大的芙蓉花,只能寻找最接近的。芙蓉特别容易缺水,在还原的过程中不断萎靡,叶片用了铁丝支撑还是较软塌;图中的菊花根据花形判断是天人菊,但天人菊找不到图中所绘的蓝色,只能使用现有的色彩,天人菊的叶片与图中所绘亦有出入,还原时叶片只能用其他菊花的叶片逐片插制。还原过程可谓异常困难,高山仰止,令吾辈心存敬意,以此幅还原作品致敬“写生赵昌”。

以上内容节选自年上海书展首发新书《历代插花》,若有出入,图文内容均以出版物为准。

《禅花门》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人人可以订阅,人人可以投稿。欢迎分享您的生活随感或插花习作,投稿邮箱:

qq.







































北京中科白电风医院
卤米松乳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yea.com/mfryxgpw/3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