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ldquo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
在古文人眼中 寒露节气的到来 意味着深秋季节的来临 天地萧瑟,千里覆霜 草木零落,气候寒凉 带来的自然是悲秋思乡之情 今日寒露 惊觉秋已晚 一起来感受深秋之美 ColdDew 中 国 传 统 节 气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处于室女座)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这一天,北京地区白昼时长已缩短至11小时29分钟,正午太阳高度已降低至44°09。寒露过后,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而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夜晚,仰望星空,你会发现星空换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天蝎座的心宿二星)已西沉。我们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 这一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的习俗 寒露时节到来的时候,各地度过寒露的节气的习俗也是不尽相同的。比如在北方,寒露吃梨为了防止干燥降火降燥。在南京人们喜欢吟菊花酒,有很好的保健功效,除此之外寒露传统习俗有哪些呢? 吃母蟹 俗话说“西风响,蟹脚痒”,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团脐,十月尖”,寒露时节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等农历十月以后,最好吃的则要轮到公蟹了。但过敏体质、胃寒者及孕妇、高血脂者不宜吃蟹黄,另外要注意螃蟹忌与柿子同吃,以免生成胃石。 寒露吃梨 梨在寒露时会大量上市,是寒露节气中最好的水果。秋季干燥容易上火,由此引发的缺水常让人觉得喉咙不舒服,此时多吃些梨对保护嗓子有好处。梨柔软多汁,味甘性寒,有清热、化痰、生津止渴等功效,尤其在秋季食用能明显缓解咽喉干燥。秋天吃梨对肺热咳嗽、小儿风热、咽干喉痛、大便燥结等症较为适宜。对高血压、心肺病,肝炎、肝硬化病人,常吃梨大有好处。肝炎病人吃梨能起到保肝、助消化,增食欲的作用。 寒露秋边钓 寒露时节是钓鱼的好时节,因为,进入“白露”以后,天气已逐渐凉爽,水温也下降到鱼类喜爱的温度。此时,饱受了盛夏苦日的鱼儿又开始活跃起来,四处游弋觅食。尤其在“寒露”,“霜降”节气的晚秋,鱼儿为填肚越冬要贮存食料就显得更加馋嘴贪吃,易上钩、易钓获。钓者须把握住这一大好时机。 寒露吃花糕 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寒露饮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寒露登高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寒露诗词 一年一度秋风劲,在这深秋时节,风寒露重,有的诗人,看到寒凉,有的诗人,感到壮阔。 20首寒露诗词,在诗人的笔下,秋天原来这么美。 《初到陆浑山庄》 唐代:宋之问 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 归齐逸人趣,日觉秋琴闲。 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 浩歌步榛樾,栖鸟随我还。 《幸白鹿观应制》 唐代:沈佺期 紫凤真人府,斑龙太上家。 天流芝盖下,山转桂旗斜。 圣藻垂寒露,仙杯落晚霞。 唯应问王母,桃作几时花。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代: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晚景怅然简二三子》 唐代:李峤 楚客秋悲动,梁台夕望赊。 梧桐稍下叶,山桂欲开花。 气引迎寒露,光收向晚霞。 长歌白水曲,空对绿池毕。 《送十五舅》 唐代:王昌龄 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 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斋心》 唐代:王昌龄 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濛胧。 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 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 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晨坐斋中偶而成咏》 唐代:张九龄 寒露洁秋空,遥山纷在瞩。 孤顶乍修耸,微云复相续。 人兹赏地偏,鸟亦爱林旭。 结念凭幽远,抚躬曷羁束。 仰霄谢逸翰,临路嗟疲足。 徂岁方暌携,归心亟踯躅。 休闲倘有素,岂负南山曲。 《木芙蓉》 唐代: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池上》 唐代: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芙蓉亭》 唐代:柳宗元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 《别妻》 唐代:陈季卿 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 酒至添愁饮,诗成和泪吟。 离歌凄凤管,别鹤怨瑶琴。 明夜相思处,秋风吹半衾。 《桑落洲》 唐代:李群玉 九江寒露夕,微浪北风生。 浦屿渔人火,蒹葭凫雁声。 颓云晦庐岳,微鼓辨湓城。 远忆天边弟,曾从此路行。 《秋日望西阳》 唐代:刘沧 古木苍苔坠几层,行人一望旅情增。 太行山下黄河水,铜雀台西武帝陵。 风入蒹葭秋色动,雨余杨柳暮烟凝。 野花似泣红妆泪,寒露满枝枝不胜。 《晚次宿预馆》 唐代:钱起 乡心不可问,秋气又相逢。 飘泊方千里,离悲复几重。 回云随去雁,寒露滴鸣蛩。 延颈遥天末,如闻故国钟。 《宿瓜州》 唐代:李绅 烟昏水郭津亭晚,回望金陵若动摇。 冲浦回风翻宿浪,照沙低月敛残潮。 柳经寒露看萧索,人改衰容自寂寥。 官冷旧谙唯旅馆,岁阴轻薄是凉飙。 《鲁中送鲁使君归郑州》 唐代:韩翃 城中金络骑,出饯沈东阳。 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 齐讴听处妙,鲁酒把来香。 醉后著鞭去,梅山道路长。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唐代:元稹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 作者:严维 上客南台至,重阳此会文。 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阳曛。 务简人同醉,溪闲鸟自群。 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参军。 《嘉定巳巳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 宋代:陆游 客疾无根莫浪忧,今朝扫尽不容留。 饭囊酒瓮非吾事,只贮千岩万壑秋。 《初冬山居即事》 宋代:吴芾 节物随时变,斜阳一望中。 暮云重叠碧,远树浅深红。 菊色滋寒露,芦花荡晚风。 一樽谁与共,独立意无穷。 来源:小学语文(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网编:爆竹小橙子 长按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yea.com/mfryxgls/7329.html
- 上一篇文章: 老兵这件大事,新闻联播
- 下一篇文章: 长廊笔记图说今日之花先图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