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蔹莓荒野遍地乌蔹莓,清热解毒草根擂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1743.html 乌蔹莓(摄于湖南长沙) 本品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的全草或根。始载于《唐本草》,因“其结果如莓,生青熟紫,肉有细子,叶如白蔹”,故名“乌蔹莓”。夏、秋季割取藤茎或挖出根部,去杂、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入药。 NO.1前人经验 1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乌蔹莓)气味:酸、苦,寒,无毒。主治:痈疖疮肿虫咬,捣根敷之。风毒热肿游丹,捣敷并饮汁。凉血解毒,利小便。根擂酒服,消疖肿。” 2 现代·陈源生·《临床常用中草药选编》记载:“乌敛莓名母猪藤,解毒消肿活血先;性味功能酸苦寒,咽痛痢疾与肠炎;吐血咯血皆可用,退翳菊花木贼兼;外治痈疮与蛇咬,捣烂敷之可平安。(按:此药主要作用有二:其一,清热解毒平肝;其二,活血止血消肿。常用量:六钱至一两。)” 乌蔹莓(摄于湖南长沙) NO.2.1功效主治 乌蔹莓,苦、酸,寒,无毒。归心、肝、胃经。主要功效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热利湿。 1 清热解毒:本品苦寒,入胃经,有清热解毒之功,适于热毒壅滞之疮痈疔疖、咽喉肿痛、蛇虫咬伤等病证。 2 凉血消肿:本品酸寒,入心肝血分,可凉血消肿,适于热入营血之丹毒、水火烫伤等病证。 3 清热利湿:本品亦可清热利湿,适于湿热内蕴之黄疸、泻痢、白浊、溲血以及风湿热痹等病证。 用法:15~30g,煎服,浸酒或捣汁饮;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乌蔹莓(摄于湖南长沙) 现 代 研 究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乌蔹莓含黄酮类、氨基酸、挥发油、洋芹素、木犀草素等成分,有抗癌、抗菌、抗凝血、增强免疫、抗病毒、抗炎、镇痛等作用,临床应用于肛周脓肿、带状疱疹、丹毒、乳痈、痄腮、痛风性关节炎、手足口病等疾病。 NO.3参考资料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9. 重庆市中医研究所.老中医经验丛书之二·(陈源生)临床常用中草药选编(内部资料).. 赵学龙,谈瑄忠,李文,张丽.乌蔹莓药学与临床研究现状及分析[J].中医药导报,,24(02):-. 音频:曹旺梅 图片:山人文字:山人 欢迎大家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yea.com/mfrysltx/8064.html
- 上一篇文章: ldquo老司机rdquo教你如
- 下一篇文章: 二十四节气寒露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