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寒露

寒露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

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

寓意着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节气由来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属于秋季第五个节气。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处于室女座)时。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节气习俗

登高习俗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吃芝麻习俗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秋钓边习俗

此时阳光不若夏季猛烈,深水区难以被晒透,所以鱼、蟹都移向更为温暖的浅水区,正是临水垂钓的大好时机。

观红叶习俗

秋风飒飒,黄护叶红。

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枫叶。

金秋的香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

寒露时节人人忙,

种麦摘花打豆场。

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小麦点在寒露口,点一碗,手三斗。

寒露不摘烟,霜打甭怨天。

寒露不刨葱,必定心里空。

节气养生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寒露”节气吃梨必不可少

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生理(阴阳)平衡。这时饮食要以滋阴润燥为主,润燥多汁的梨是养生首选。

多饮菊花茶:

寒露保健要点:

节气诗词

送十五舅

王昌龄

  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

  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初到陆浑山庄

宋之问

  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

  归齐逸人趣,日觉秋琴闲。

  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

  浩歌步榛樾,栖鸟随我还。

和王突秋夜有所思

  卢照邻

  寂寂南轩夜。悠然怀所知。

  长河落雁苑,明月下鲸池。

  凤台有清曲。砒抽何人吹。

  丹唇间玉齿,妙响入云涯。

  穷巷秋风叶,空庭寒露枝。

  劳歌欲有和,星鬓已将垂。

木芙蓉

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花游曲

李贺

  春柳南陌态,冷花寒露姿。

  今朝醉城外,拂镜浓扫眉。

  烟湿愁车重,红油覆画衣。

  舞裙香不暖,酒色上来迟。

送槐广落第归扬州

韦应物

  下第常称屈,少年心独轻。

  拜亲归海畔,似舅得诗名。

  晚对青山别,遥寻芳草行。

  还期应不远,寒露湿芜城。

下个节气我们再见!

温馨提示:

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请家长适当给宝贝增添衣物。

图片来源:网络搜集

文字整理:张欣

排版:张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yea.com/mfrysltx/6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