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入芙蓉
宋·佚名·花卉四段图页-木芙蓉 我和妹妹念初中的时候,学校和家离得很远。要在田畈夹拢的土路上走一个小时,到乡中心的柏油路上,再沿柏油路走二三十分钟,才到学校所在的黄元洞。这名字很有些武侠小说的气势,实际只是一个土坡而已,路的两边种满水杉,落落可爱。学校地狭,却是乡里唯一的中学,学生住不下,只有初三重点班的学生可以住校。家境稍好的学生会让家里买一辆自行车,否则便全只有走路。初二的时候,大姐给我们买了一辆自行车,在那之前,我们每天要走十五里路去上学,放学后再走回来。从夏天走到秋天,白日渐短,空气也逐渐冷落下来,等到初冬,早晨出门时天还未亮,在寂静无声的田畈里走一会,才变成一种隐隐的透蓝。清晨水雾弥漫,田里稻棵都割尽了,只有短而平齐的稻茬,望去整洁干净。有时夜里下起霜,霜花结在稻茬和田里刚刚出一点头的红花草叶子上,如薄薄的雪。我们呵着霜气走过林家村子,走过长长的一段田畈,走过漳河上的水泥桥,看见我们的小学同学熊文刚的爸爸在大桥边卖豆腐和早点。一间小瓦屋,里面是做豆腐的锅灶与桌板,门口支一块板作摊子,炉子上炸油条和糍粑。火光红红,我们靠近去把手伸出来烘一下,闻到油炸糍粑的香气。糍粑在滚油中漂浮,表面慢慢变作金黄,四围是像螃蟹吐的一样的小泡泡子。继续往前走,就是田湖的村子。隔着远远的田畈,望见路一边并排列着两户人家,靠外的那户人家门口,院墙边临着田埂的地方有一棵高树,这时候开满了红色的花。乡下屋边多水杉、多枫杨,如这样明丽醒目的一棵花树,是很少见的,我们一边走,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它,止不住在心里发出赞叹,这么好看的一树花啊!我们却从来没有勇气走到那户人家门口近处看看,这霜天里遥远的一棵花树,因此是我少年记忆里最美的事物之一,一直到今天,都存留在心里,不能忘记了。 宋·红白芙蓉图-1 直到十多年后,我才知道那棵树的名字是木芙蓉,是南方深秋到初冬时节常见的开花植物。《本草纲目》记它的别名有“地芙蓉”“木莲”,都是因为花色鲜妍如荷花(芙蓉),又是生长在地上的木本的缘故。因为直到霜降时仍着花繁盛,又有一个很雅气的名字,叫作“拒霜花”。在花朵的硕大和与颜色的明丽上,木芙蓉与荷花的确有着几分形神相通的近似,虽然这两种植物完全不属于同一个科属。木芙蓉是锦葵科木槿属植物,和夏天极常见的木槿同为一属,花瓣也和它有些相似,五瓣近圆形花瓣卷成花碗形状,桃红花瓣上散布着白色的丝络,阳光下看去有如微微透明的绢纸。但木芙蓉的叶子比木槿的大得多,卵圆形的叶子带着五到七个尖尖的角,叶子背面有茸茸的毛。它的叶梗很长,拖曳下来,因此未开花的时候,看去绿阴阴的一树,是很密实乃至有些板滞的。 宋·红白芙蓉图-2 平常我们所见到的木芙蓉多是重瓣的栽培品种,花瓣层层裹叠在一起,形成拳头大小的花球,袅袅居于枝头,有繁花不尽之感。木芙蓉有白色和粉红两种,还有一种变色的品种(又名“添色拒霜花”“醉芙蓉”),花开时由白转红,我在南京念书时,学校逸夫馆后面花坛里就有一排这样的木芙蓉,因此得以仔细观察过它们的花。花初开时乳白色,到下午四五点,便淡淡染上粉红,第二天红色加深,变成一种极少女气的娇红,使人心动。到第二天傍晚,花瓣已微微蜷缩在一起,但并不即落,望去仍是好看的。 这一排木芙蓉从十月始开,开过霜降、立冬、小雪,到十二月初,仍满头红花。之后花期渐过,只剩蓬茸珍碧的掌状叶子。每到这时,学校的园艺工人就用镰刀把树枝割去,只留短短的一小截在地上。年年在校园里看见装着木芙蓉枝叶的小推车,是我们明白深冬来临的一个节信,一面心里也为之惋惜,因为这样年年砍去,它是长不成像我少年时所见那样的大树的。虽然它长得很快,来年春雪消融后便发芽,到夏天便可以蹿到两米多高。因为屡屡被砍,这几棵木芙蓉萌蘖出许多枝条,长成蓬蓬的一丛一丛,远望去也很丰茂,但终究不如大树给人以惊喜了。明代的《群芳谱》记《学圃余疏》里的话,说“芙蓉入江西俱成大树,人从楼上观”,可以想见它们姿态的舒展与花色的喜人了。木芙蓉的花很多,《群芳谱》里又载《花史》的记录,“温州江心寺文丞相祠中有木芙蓉盛开,其本高二丈,干围四尺,花几万余,畅茂散漫”,花盛开时竟有几万朵,大约近于夸张,但一棵大木芙蓉树上,花数百朵,低昂有致,是很常见的。 宋·苏汉臣·秋庭婴戏图 背景中的花即是一大丛红白芙蓉,前景则是秋菊 因为荷花与木芙蓉的花期前后相续,又有“芙蓉”“草芙蓉”“水芙蓉”等名称上的相近,古人们最初写诗时,便常常将木芙蓉与荷花并举,相连提起。一些可能是指荷花的“芙蓉”也被理解成木芙蓉,加之木芙蓉喜欢肥沃、湿润的沙土,宜于植在水边,于是木芙蓉的形象也逐渐与水相连。南朝江淹的诗中已经说“愿芙蓉兮未晦,遵江波兮待君”,到唐末,诗人高蟾有一首有名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容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不开。”诗人科举未中,于是将自己比喻成开在秋江边的木芙蓉,不像靠近天子与权贵的得势者那样,倚云和露,应春而开。在他之后,五代时的诗人谭用之经过湘江,也写下了一首咏叹自身怀才不遇的诗,其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两句。因为这几句诗在后世流传很广,“江上芙蓉”“池上芙蓉”遂成为后世诗人吟咏木芙蓉时一个常见的意象,不断在诗歌中得到承继与发明。《群芳谱》中所谓“此花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 清·恽寿平·秋水芙蓉 “秋水澹澹,碧云在霄。拒霜独艳,酒客逍遥。” 又因为木芙蓉与菊花花期相近,因此也常常与菊花、芦苇、枫叶等代表秋候的风物一起,成为点染秋老的景致之一。如苏轼的诗,“溪边野芙蓉,花水相媚好。坐看池莲尽,独伴霜菊槁”,便是很典型的一例。花树与水面相映,的确更澄净鲜妍,但如木芙蓉这样几乎成为一种固定审美搭配的,还是不十分常见。明代文震亨《长物志》里便特意为之标格,说木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若他处植之,绝无丰致”。清代高士奇《北墅抱瓮录》里也说:“木芙容潇洒无俗姿……性本宜水,特于水际植之,缘溪傍渚,密比若林,杂以红蓼,映以翠菼,花光入波,上下摇漾,犹朝霜散绮,绚烂非常。”可谓得其神意。而李渔在《闲情偶寄》里甚至说:“凡有篱落之家,此种必不可少。如或傍水而居,隔岸不见此花者,非至俗之人,即薄福不能消受之人也。”语近夸张,但也可以窥见“照水芙蓉”在日常生活的普遍与深入人心了。 拟恽寿平笔意的木芙蓉,渣渣我认不出是谁画的 木芙蓉和秋海棠、翠菊、枫叶一起,是为深秋的风物与象征 《玉簪记·秋江》一出里,潘必正为姑姑所迫,没来得及和陈妙常单独告别便匆匆上临安赶考,船发出后,陈妙常紧随其后叫了一只小船去追别,还未追上时,船娘唱一支吴歌: “风打船头雨欲来,满天雪浪,那行教我把船开。白云阵阵催黄叶,惟有江上芙蓉独自开。” 妙常站在船头,接着这吴歌的起兴自唱一支《红纳袄》,开头两句是:“奴好似江上芙蓉独自开,只落得冷凄凄漂泊轻盈态。恨当初与他曾结鸳鸯带,到如今怎生分开鸾凤钗。”以前听时不曾在意,以为只是荷花,到今天才忽然醒悟,原来所比的,也正是木芙蓉的姿态啊。 △ 长按图片识别北京白癜风医院的地址北京看白癜风大概多少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yea.com/mfryrybw/83.html
- 上一篇文章: 高贵冷艳的药植园里有什么
- 下一篇文章: 知识普及中国有23个省,每个省行政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