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带你感受深秋之美
1 物候的变化总是细腻而微妙的。而诗词,真正打动人心的是那从自然而来的,细腻而温柔的情感。 读诗词,如同赴一场心灵的盛宴,经由它衔接自然和生活、跨越古今时空,款款而来,触动人心。 2 一候鸿雁来宾 寒露之日,“鸿雁来宾”。鸿雁白露节气已经开始南飞了,此时是最后一批,古人称后至者为"宾"。 二候雀人大水为蛤 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三候菊有黄华 寒露节气,菊花已普遍开放。万物萧索的秋日,唯有菊花开的热闹非凡,给深秋带去一片温和的金色。 3 1 1《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2《斋心》 唐·王昌龄 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濛胧。 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 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 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3 11《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宋·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4 11《秋日望西阳》 唐·刘沧 古木苍苔坠几层,行人一望旅情增。 太行山下黄河水,铜雀台西武帝陵。 风入蒹葭秋色动,雨余杨柳暮烟凝。 野花似泣红妆泪,寒露满枝枝不胜。 5 11《池上》 唐·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6 1《玉蝴蝶》 宋·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故人何,烟水茫茫。难忘。 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7 《晚次宿预馆》 唐·钱起 乡心不可问,秋气又相逢。 飘泊方千里,离悲复几重。 回云随去雁,寒露滴鸣蛩。 延颈遥天末,如闻故国钟。 8 11《木芙蓉》 唐·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9 11《宿瓜州》 李绅 烟昏水郭津亭晚,回望金陵若动摇。 冲浦回风翻宿浪,照沙低月敛残潮。 柳经寒露看萧索,人改衰容自寂寥。 官冷旧谙唯旅馆,岁阴轻薄是凉飙。 10 11《晚景怅然简二三子》 唐·李峤 楚客秋悲动,梁台夕望赊。 梧桐稍下叶,山桂欲开花。 气引迎寒露,光收向晚霞。 长歌白水曲,空对绿池毕。 4 寒露吃花糕 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寒露饮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 寒露登高 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活动推荐一:《素读经典在中学立德树人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实验(区)学校征集中 课题团队:陈琴素读经典课程核心团队组成 二:中昊素读经典读书会---陈琴歌诀乐读法《论语》班 直播时间:年10月11-年1月27日 回放时间:年10月11日-年2月28日 联系方式联系人:王主任 手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yea.com/mfryrybw/6302.html
- 上一篇文章: 木芙蓉花中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