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腐病会造成根部腐烂,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最后全株死亡,主要表现为整株叶片发黄、枯萎。

发病特点

此病可由腐霉、镰刀菌、疫霉等多种病原侵染引起。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病菌从根茎部或根部伤口侵入,通过雨水或灌溉水进行传播和蔓延。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积水、连作及棚内滴水漏水、植株根部受伤的田块发病严重。年度间春季多雨、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严重。

主要危害

、危害幼苗,成株期也能发病。发病初期,仅仅是个别支根和须根感病,并逐渐向主根扩展,主根感病就会慢慢感染。

2、后期根部腐烂程度会加剧,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地上部分因养分供不应求,新叶首先发黄,在中午前后光照强、蒸发量大时,植株上部叶片才出现萎蔫,但夜间又能恢复。

3、病情严重时,萎蔫状况夜间也不能再恢复,整株叶片发黄、枯萎。此时,根皮变褐,并与髓部分离,最终全株死亡。

病原机理

该病常与沤根症状相似,属真菌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过冬,一般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病,5月进入发病盛期,其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很大。苗床低温高湿和光照不足,是引发此病的主要环境条件。育苗地土壤粘性大、易板结、通气不良致使根系生长发育受阻,也易发病。另外,根部受到地下害虫、线虫的危害后,伤口多,有利病菌的侵入。在此环境下,不仅采取播种、扦插的草本花卉易受害,采取扦插、分株、压条繁殖的月季、木芙蓉、扶桑等木本花卉也易发病。

发病原因:

、所栽植树种对立地条件不适应而发病: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

2、管理不当:土壤板结,透气性不好,造成根系呼吸困难受阻,根部积水腐烂;

3、地下害虫危害或栽植伤口没处理好,传染病菌从伤口侵入,使根系发病。

防治方法

、合理轮作:重病田与禾本科实行5-6年轮作。保护地栽培,可与蔬菜进行轮作,大田栽培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一般情况下不要和茄果类轮作。

2、做好排水工作,排出积水,特别是雨季。

3、要使用发酵腐熟过的有机肥,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线虫的危害。平衡土壤PH值,注重土壤处理,土壤消毒,增加土壤透气性,合理翻耕。

4、浇灌土地时,加入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及有益生物菌群剂,抑制病源菌滋生,修复受损根部细胞,激发细胞的活性,加速根部与有益生菌的结合,直达菌灶,使根部自身产生抗体,增加植物酶的活性,抑制根部病害二次感染。

同时改良土壤环境,增加透气性,药液可被植物的根、茎、叶部吸收,并能很快地在植株体内向上传导。

(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产品咨询,长按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yea.com/mfryrybw/5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