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霜秋秋已尽,轻寒生晚暮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10月24日01时20分, 迎来霜降节气 这是隶属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的由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霜是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 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白昼越来越短,阴始凝,气温骤降,霜冻出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初霜也称“菊花霜”,因为此时菊花盛开。 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 三候 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一候豺乃祭兽。豺捕到了野兽后,先陈列出来,似祭拜一番再食用。 后五日草木黄落。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 再五日,三候蜇虫咸俯。咸俯是垂头不动的样子,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天地有大美 草木零落 天朗气清 气肃而凝,露结为霜 枯木挂柿 万物冬藏 众物伏蛰 霜华卷重楼 鸿啼冷雨透 霜降水痕收 浅碧露远洲 深山有秋骨 蒹葭不得愁 碧天静,霜满地 千树扫作一番黄 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降见霜,米谷满仓 凉风看山半盏茶 清静入喉味不休 岁月明静自有温柔 言有尽而意无穷 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 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 《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授衣释为制备寒衣。 毛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马瑞辰通释:“凡言授者,皆授使为之也。此诗‘授衣’,亦授冬衣使为之。盖九月妇功成,丝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非谓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 苏轼有诗曰:“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此时树叶枯黄,唯有芙蓉花凌霜盛开,因此木芙蓉又叫拒霜花。可以的话,采几朵下来炒个鸡蛋,煮个豆腐汤,这道菜在古代,有极风雅的名字,叫“雪霞羹”,雪是豆腐,霞是芙蓉花。 白居易:“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黄庭坚有诗:“霜降水反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华晚,昆虫皆闭关。”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宋.苏轼 霜降水痕收, 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 飕飕,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 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 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霜降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霜降》 左河水 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 荷倒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 《赋得九月尽(秋字)》 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泊舟盱眙》 韦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秋怀奉寄朱补阙》 武元衡 上苑繁霜降,骚人起恨初。 白云深陋巷,衰草遍闲居。 暮色秋烟重,寒声牖叶虚。 潘生秋思苦,陶令世情疏。 已制归田赋,犹陈谏猎书。 不知青琐客,投分竟何如。 《岁晚》 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霜降习俗知多少 赏菊花 在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因为此时菊花盛开,正值赏菊的好时节。吃柿子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 吃鸭子 在闽南、台湾地区,霜降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北方常说的“贴秋膘”。闽南有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充分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登高秋季山林、高山空气新鲜,大气中的浮尘和污染物较少。霜降时节登高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 “霜降三防”要做好 一防秋燥: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凉,秋燥明显,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燥易伤津。 二防秋郁:晚秋时节,天气渐冷,草木枯黄,落叶落果,万物萧瑟,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 三防秋寒:霜降节气,气温骤降,老年人极易患上“老寒腿”等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同时这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这个时间节点后不再适合“秋冻”。对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尤应按时增减衣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 以上图文来自网络,贵在分享,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联络.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yea.com/mfryrybw/4176.html
- 上一篇文章: 最精油胡萝卜的芳香大全精油植物油
- 下一篇文章: 世传秘方方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