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令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白露,在每年9月8日前后,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太阳自夏至后一路向南,到达黄经度时,即阳历的9月7日前后,迟钝的人都能感觉到天气的变化了。天气转凉,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水珠。阴气逐渐加重,清晨人们可以在地面草木间看到白色的露珠,这个农历八月的节气即为白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自白露节气始,中国内地的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退避三舍。冷空气逐渐南下,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即在形容气温下降的速度加快。可见白露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白露本身也有气象预报的功能。中国人说,“露水见晴天”“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睛”“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夜晚露水狂,来日毒太阳,干雾露阴,湿雾露睛”。 在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白露之日,说的鸿雁来,是指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则南飞。后五日,"玄鸟归",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如今北飞为归,红花半落燕归去,秋风萧瑟,要白露满山叶飞坠了。再过五日,"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各种鸟儿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节令至此,正当仲秋季节,气候一如春季,不仅花木依然茂盛,而且有些花的颜色较春天更艳,如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特别是田野里迎风招展的荻花。古诗云“日照窗前竹,露湿后园薇。夜蛩扶砌响,轻娥绕竹飞”。此时天高云淡,气爽风凉,可谓是一年之中最可人的时节。但此时节,地球上的许多有生命的东西,会在萧瑟秋风中随之由荣而衰。不过,万物兴衰皆自然,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舜亡。就如苏轼在词中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即是提醒人们此时昼夜温差大,要防止着凉。“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中国人还观察到,如果白露节下雨就对农业不利,雨下在哪里,就会苦在哪里。农谚说,“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白露下了雨,市上缺少米”。 对成年人来说,白露不能露,夏天穿戴随性,如光膀子一类的赤身露体,到了此时,自然天气告诫不能露了,社会人情也告诚需要讲究一些了,要注意自己的德行。对孩子们来说,打架、游泳、摸鱼儿、掏鸟儿等夏天自在狂野的日子结束了,即使硬着头皮也要接受管教了。就是说,这是需要学习、启蒙的时候。中国人观象系辞说:“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君子尊尚德行,学习教化之事。“君子以果行德。”君子以果敢坚毅的行动来培养自身的品德。 凉风肃兮白露滋。木感气兮条叶辞。 临渌水兮登崇基。折秋华兮采灵芝。 寻永归兮赠所思。感离隔兮会无期。 ——离友诗三首·其二(魏晋·曹植) 昊天晴且高,秋气发初凉。 白露下微津,明月流素光。 凝烟泛城阙,凄风入轩房。 朱华先零落,绿草就芸黄。 纤罗还笥箧,轻纨改衣裳。 ——歌诗(南北朝·刘铄) 夏尽炎气微,火息凉风生。 绿草未倾色,白露已盈庭。 远视秋云发,近听寒蝉鸣。 运移矜物化,川上感馀情。 ——初秋诗(南北朝·刘骏)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 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 北窗轻幔垂,西户月光入。 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 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 ——秋夜诗(南北朝·谢朓)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衰荷(唐·白居易)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yea.com/mfryrybw/1228.html
- 上一篇文章: 400万巴中人民笑开颜通南巴平最新高颜
- 下一篇文章: 金山美容院面膜广州芬臣保湿面膜OEM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