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斋画廊不要只盯着齐白石的虾,还
相信不少喜爱中国书画的朋友都听过“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黄胄的驴……”的说法,这种印象如此根深蒂固,以致于我们在工作中向别人介绍他们的作品时,如果不是这些题材,总是会被追问:“齐白石不是画虾的吗?怎么还画花鸟(人物、山水……)?”其他人的情况大抵如此。这些作品也确实是每个书画家倾其一生努力的代表作,这种“贴标签”的方法也便于大众的记忆,但难免会以偏概全。齐白石老人就曾在一张画虾的作品题款中表达了他的心声:“予年七十八矣,人谓只能画虾,冤哉”。 《群虾图》 这也不能怪大家,因为齐白石一生都在画虾,他画的虾从早期的形态逼真,到中期的活泼灵动,后期的神韵俱全,一直到意聚形散、笔酣墨畅。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由此也综合体现了他一生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并不断突破提高的过程。 这一次我们不能只看齐白石的“虾”, 还要欣赏他的“花儿”! 《芙蓉图》 芙蓉,又称拒霜、木芙蓉。原产于我国湖南,所以湖南有“芙蓉国”之称。此花生于山间溪畔,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地自古即栽种用于观赏。在巴蜀之地,木芙蓉本来叫做“芙蓉花”。后来因莲花又叫做“水中芙蓉”,与之相对,灌木状的芙蓉花渐渐被人称为“木芙蓉”。 画中芙蓉枝粗叶大,花朵饱满低垂,颜色艳丽,清香阵阵引的蜂儿来。芙蓉花取谐音寓富贵荣华,在古诗中也常代指美人。白石老人喜画芙蓉想必除了能一解思乡之感外,还对它傲霜精神尤为欣赏。他曾说过:“芙蓉叶大花粗,先后着葩,开能耐久,且与菊花同时,亦能傲霜,余最爱之。” 《红蓼图》 红蓼生长于沟边、河川两岸的草地或潮湿处。百姓常把它晾干用来驱蚊,果实亦可入药。其生长迅速、高大茂盛,叶翠绿,花呈穗状,浓密且艳,所以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因其生长自由,随遇而安,不择地势,与世无争,深得历代文人墨客赏识,常把它入诗入画。 齐白石笔下的红蓼颜色纯粹明丽,花与叶使用大面积的红与绿的撞色,设色大胆,活泼明快,白石老人运用起来得心应手。花下的蛾子形态逼真,纤毫毕现。他向来喜欢把日常所见之物入画,生活气息浓郁,大俗即大雅,让人不禁感叹即使普通植物也能如此活色生香。 《牵牛花》 此件作品齐白石创作于年,时年八十三岁。画面中牵牛花的枝、茎以及花盆都以淡墨写出,层次分明,墨韵丰富,更显花朵娇艳、生机勃勃。老人晚年“衰年变法”,开创“红花墨叶”一派。而这件《牵牛花》画面淡雅清丽,在同时期众多相同题材作品中别有一番韵味。 据齐白石老人回忆,他画牵牛花约始于年,还与梅兰芳有一段渊源。 《齐白石回忆录》节选 民国九年(庚申年),我五十八岁。那时他(梅兰芳)住在前门外北芦草园,他书斋名“缀玉轩”,布置得很讲究。他家里种了不少的花木,光是牵牛花就有百来种样式,有的开着碗般大的花朵,真是见所未见,从此我也画上了此花。 有花必少不了果,我们再欣赏一幅《金果图》。 《金果图》 金果指的是枇杷。枇杷别名芦橘、金丸、芦枝等。“枇杷”与“琵琶”同音,据说因其叶子形似琵琶乐器而得“枇杷”之名。多在中国南方种植,其果有润肺止咳功效。成熟的枇杷味道甜美,营养颇丰,有“白沙(白枇杷)”、“红沙”之分,白沙果小而味甜。故白石老人在画作中写有“独有白沙甜”之句。 他笔下枇杷枝干粗壮,叶片密实,叶脉分明,果实金黄圆润,可爱诱人。齐白石一生以天地自然万物为师,这些应是自他童年就常常所见之物,早已深深刻画在他的脑海之中,也许在他创作时也触及了自己儿时记忆与思乡之情。 《石芝图》 最后我们再欣赏一件《石芝图》,可能你会觉得跑题了,这里面只有石头没有花,植物只有几株兰草。灵芝在生物分类属于真菌界,所以不能算植物。但好作品就要一起分享,我们就不要纠结形式和内容了吧? 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造就了形态各异、让人叹为观止的奇石。石不语,却通灵。自古关于石的传说和逸闻层出不穷。而观石、赏石、供石而以石入画者,古有赵佶、米芾、陈洪绶……,近有吴昌硕、齐白石、溥心畲等。 齐白石此石不以形态奇异取胜,石头未经雕琢,虽朴拙却奇古自然,老人信手涂抹,酣畅淋漓、笔随兴至。底部的几株兰草和灵芝为整幅画面增添了盎然生机和祥瑞之气。 荣宝斋·画廊 岁朝清供 荣宝斋·画廊 书画作品的正确打开方式 荣宝斋·画廊 吴悦石鉴定技巧小课堂(四) 吴悦石鉴定技巧小课堂(三):齐白石弟子笔下的瓜“得意忘形” 吴悦石鉴定技巧小课堂(二):曾经错过百元齐白石,这次请珍惜 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yea.com/mfryrybw/1201.html
- 上一篇文章: 植觉南财秋日校花大赛
- 下一篇文章: 贵州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