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年少的家
青春年少的家 文:杨英在熙熙攘攘,喧嚣的尘世,穿梭而过,日子一晃,离宁师毕业已整整三十年。宁师三年校园生活,近一千个日日夜夜的点点滴滴,潜沉在生命的河流里,整整影响我一生。 无端地,化龙溪的潺潺溪水,总在心里轻缓舒展地流过;沩丰坝的熊熊篝火,总一次次升腾起思念。那青春不老的笑脸,亦师亦父母的情景,永恒地定格在记忆深处,萦回在梦里.....初秋,这般静美。我喜欢选择这样的心境,来写青春无悔的宁师生活。 三十多年前,也是这样的初秋,父亲从垄上经过。他在垄中对着我高喊:“英伢崽,你美娥老师告诉我,你会读书,尤其作文写得好!”正在扯猪草的我,静静地听着这个让我自信的消息,还有乡亲们对父亲的称赞。心中的骄傲与喜悦,远远地与父亲同频共振。我依然躲在稻子的深处,与它们一样,越发害羞地低着头,将猪草扯得更欢了。 中考前的最后一次家长会,我告诉了母亲。我想让一辈子在家忙碌,除了过年,才回福临铺娘家一趟,从没出过远门的母亲去开家长会。母亲开完家长会回来,轻言细语嗔怪我没告诉她具体实情。有着繁重家务活,为养育四个儿女,过早透支生命,患有严重高血压的母亲,难得有惊喜。母亲将“英伢崽,你考了全校第一呀!”这句话天天做歌唱,持续时间达半个月之久,她平日皱着的眉,舒展开来。我一辈子都难以忘记,内心深深知道,我是父母爱的希望...... 我在《我曾站在烂泥里》诗歌中,描述上宁师前干农活的情景:“我曾站在烂泥里/一丘田的尽头便是尽头/我曾把黑夜当成白天使唤/像使唤一头耕牛一样使唤自己”……不过,累也累顺了,累也累习惯了,累,成为那时生活的常态。父母从不会因为读书不要你干活,尤其双抢,全家人要早出晚归整整干一个多月。父母,哥哥更累更苦......”我总是先帮父母干完家务及农活,才拿起笔做作业和读书。 我学习上从不要父母操心,也没拼死拼命想着要读书出去。因为我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啥样。我最远的地方只去过安沙镇和唐田中学。爷爷经常给我讲道理,说家里培养我读书不容易,确实哥哥因为体贴母亲执意没去读考取的高中了。我这才暗暗下决心,争取考学出去。我从来没有想过去争第一,可能与我排行老二有关。最终我以中考分(总分)的成绩考上中专。填报志愿时,我听老师建议填报了宁乡师范。 在内心深处,我一直想当记者与作家,又知道我并不全为个人自私地活。心里偶尔掠过丝丝不能再去读高中上大学,实现梦想的遗憾。当时考上师范,我并无很大的兴奋,以为平常事,不会想太多,冥冥中命运与老师结缘。记得考完当天,我就骑自行医院的爷爷。 我考上宁乡师范,是爷爷奶奶、父母眼里“鲤鱼跳龙门”,光宗耀祖的事。从15岁起,我就吃国家粮了,而且师范生是国家公费培养。奶奶带着我游遍亲朋戚友。我记得二叔奶奶送了一砣香皂和一条洗脸毛巾给我。长沙城的端姑,送我一段白底黑花的的确良布,母亲请人给我做了条裙子。 临上宁师前,母亲将一件旧棉袄、两条旧棉裤剪开来,七拼八凑,密密缝制成一床棉被让我作垫被。这条棉被,在宁师寝室我的铺上垫了三年,温暖我一辈子。爷爷花18元钱,给我买了一床暗红色起大白花的毛毯。妈妈不知从哪里一下有那么多钱,给我买了一口墨绿色的小皮箱。从没有一下拥有这么多物质享受的我,深深感到这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小小的心既幸福,又不安。 去宁师报到那天,是帅气能干的爸爸送我去的。爸爸曾经走南闯北,跟雷锋叔叔一个火车皮去鞍钢。后来在跃进氮肥厂任第一批车间主任。再后来,为了起新屋,当时伯伯也在外工作,加上养家糊口,照顾大家庭,主动回农村。父亲在途经水渡河桥时感叹:如果他当年不回农村,全家就吃国家粮。当时我特别能理解父亲的无奈,再无二心当作家和记者了,天真地一心一意读宁师。 父亲凭他的社会经验,一下找到了班主任陈老师。当时,我看到皮肤白皙、身材恰到好处、凹凸有致的陈老师穿着连衣裙,是我平生见过最美的人,简直仙女。尤其一脸热情的笑,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陈老师直接将父亲和我带到寝室,我挑了靠窗靠上铺的床位。等陈老师刚刚转身走出寝室门,父亲就和我说:“英伢崽,你这个老师长得好,心又好,水平高。等下还有同学到这和你一起住,我就回去。”我将爸爸送下楼,他不要我远送,怯怯的从没见过世面的我,怕走丢,不敢远送。父亲的背影在我的视线消失后,我突然感到一种空荡和孤零,忍不住要落下泪来。 很好的陪伴,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就是成功的教育!陈老师就是这么做的。她的心向同学全方位敞开,没设置任何障碍。她在我心中如师如姐。她自认为自己不是完人,心向自由和光明,将我们65班视为她教学生涯的“初恋”。她将生活的酸甜苦辣,知心话都和我们讲,甚至真诚反思检查自己教学经验的不足。她用开阔的胸襟,平等的姿态,给我们超越她本人,人生成长更好的经验。同学们与陈老师,常常在一起无拘无束闲谈,玩耍。毕业后在陈老师家,淑端、我一起玩麻将,同吃同睡过,如姊妹般的情谊。 开学一个月左右,陈老师建议全班同学,用她的购书卡,去新华书店统一8.8折,买9.8元的现代汉语词典。这本词典儿子一直用到高考才没带在身边,现放在我家书柜里一直珍藏。这是陈老师考虑到多么细致周到,又有长远意义的一件事。 陈老师是智慧的,她上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当时石校长还特意来我班听陈老师课,了解教学水平。陈教师直接用冰沙同学写的诗《秋》,让同学们阅读赏析。我本是个文文静静的女孩,不喜欢发言。被同桌的韩妹悄声鼓励:“杨英,你明明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你禾解不讲咧,要是我,我就讲。”我真地信她,站起来滔滔不绝说开来,重点评说最后一句充满想象的空间,让人余味未尽。接下来,热烈得只有同学们发言的份,陈老师只稍为辅导,总结几句就下课了。 事后,李异同学和我悄悄话:“石校长说陈老师教学水平好,65班同学这样活跃的思维,确实要蛮高水平的老师才教得下地。”我当时以为李异同学很神奇,校长的意见都知道,他怎么会知道,居然和校长有联系,真是又低调又了不起。简单的我听就听了,也没去多在意,更没反馈给陈老师。 我的审美眼光一直认为石校长是标准美男子。胆小不擅交际的我,一直敬畏校长,不敢接触。年,我班同学联欢会,我作为班长安排具体事务,特意请我班最是能歌善舞,优雅气质型美女冰沙和帅哥万雄,当年的金童玉女去接他,冰沙后来和我说,校长十分高兴。有意思的是,我与爱人恋爱时,在武昌火车站,我远远地看见校长,却不敢喊,但告诉了爱人。我后来问左老师,校长为什么会去那儿,左老师告诉我他女儿在那边工作。 课外,我有过交往的老师,是历史老师吴尚勇。我当历史课代表时,曾用夹纸条的方式在作业本中,问过老师一个问题。他用回条的方式详细回答了。从那以后,吴老师特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yea.com/mfrypzff/9567.html
- 上一篇文章: 陈衍石遗室诗话续编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