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课堂摊破浣溪沙middot菡萏
壹*读诗 摊破浣溪沙五代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贰*解析 ◆作者◆ 1、好武、奢侈的皇帝 李璟(年-年9月12日),字伯玉,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唐第二位皇帝,于年继位。后因受到后周的威胁,被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 李璟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 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被后周夺取淮南江北之地,遂从金陵迁都洪州,称南昌府。 年逝世于南昌,时年四十六岁,葬顺陵。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资治通鉴》:“唐主为人谦谨”。 2、格调清新的词人 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流传于世的虽然不多,但因为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受到后世推崇。有“丁香空结雨中愁”“小楼吹彻玉笙寒”等名句。 《全唐诗》:“风度高秀,善属文。” 《词史》:“言辞者必首数三李,谓唐之太白,南唐之二主与宋之易安也。”这里的“南唐之二主”就是李璟。《词史》盛赞李璟语言好,把他提升到跟李白、李清照一样的地位。 划重点:他有个比他更有名的儿子——李煜。如果你不知道李煜是谁,那我告诉你,就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作者。 ◆解题◆ 摊破浣溪沙,词牌名,一名“山花子”,其实是“浣溪沙”之变体。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 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 倚栏干。 比较后发现,在《浣溪沙》的基础上,上下片结尾各增三字,所以也叫“添字浣溪沙”。把韵脚转移到结句,双调48字。所谓“摊破”,就是打破它原有的节奏,把一句破成两句。代表作有李璟词《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等。 古人填词,可以“添字”,也可以“减字”,比如说有个词牌就叫“减字木兰花”。此外,还有偷声、促拍等说法,都表示在字数上进行了增减,为区别于原有词调特别加上的。 ◆导读◆ (一)词句大意 荷花香气消散,荷叶凋残, 西风吹开碧波,弥漫着悠悠愁思。 年华已逝,面容憔悴, 不忍看此萧瑟景象。 细雨之夜,午夜梦回,想到思念的人仍在边塞。 独立风雨之楼,反复吹奏他爱听的曲子,因吹久凝水,笙寒而声咽。 流不完的思念泪,诉不尽的相思怨, 只能倚着栏杆痴痴等待。 通过这样的解读,我们发现,这是一首写“悲秋情绪”的词,主人公是个女性,在诉说她的相思忧愁,属于“闺怨词”。其实古代多写女子相思闺怨的诗词,都是男子写的,李璟就很擅长写女子的相思之愁。 (二)句间关系 上片四句,两个层次。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这两句写景,入秋以后,荷花凋零,西风吹来,水面上一片萧瑟,引人愁思)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这两句,由花的凋零,想到人生短促,容颜憔悴,跟花儿凋零一样,惨不忍睹) 下片四句,也是两个层次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进一步解释女主人公伤感的原因,她思念着远在边塞的爱人,夜不成眠,忍不住一遍遍吹奏玉笙,寄托思念,排遣忧愁。)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干。 (忧愁无法排遣,不由得泪珠滚滚,满心幽怨,但还是倚靠着栏杆,在痴痴等待心上人) 理解句子关系,分清层次,对我们的语调和停连特别有帮助。同一个层次之间,要读得连贯一点,层次与层次之间要有停顿。 (三)几个难点 1、菡萏 就是荷花的别称,此外还有莲花、莲、藕花、芙蕖、水芙蓉等别称,特别要说的是“芙蕖”,跟“菡萏”一样,有点生僻。清代李渔写过《芙蕖》一文,盛赞荷花浑身是宝。 再说一下“水芙蓉”,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是写的荷花。 与“水芙蓉”相对的是“木芙蓉”,木芙蓉花秋天开放,我们这里有很多的,是常见的园林植物。 2、西风愁起绿波间 西风,就是秋风,它不知不觉地已经在水面上萌芽、酝酿,西风肃杀,水面上的粼粼波光泛起寒意,促使荷花凋零、荷叶衰败,那情景就给人感觉到有一种愁绪弥漫在碧波之间。 3、还与韶光共憔悴 韶光,就是“韶华”,就是美好的“青春年华”。还有一个版本“容光”,那就更直接了,说明词人由花的凋零,想到人的憔悴、衰老。 4、细雨梦回鸡塞远 “鸡塞”就是鸡鹿塞,就是边关的代名词。在今天的陕西横山县,也有说是在内蒙古的。说明女子思念的人,远在边关。这就说明女子是个“思妇”,还记得《春江花月夜》里,后半首写到游子思妇的主题吗?守卫边关的不叫“游子”,叫“征夫”。 注意,这句词不是“午夜梦回”而是“细雨梦回”,让女主人公在细雨霏霏的晚上,午夜梦回,想起远在边关的心上人。细雨,增加了情绪上的凄凉感,使得意境更加凄迷压抑。 5、小楼吹彻玉笙寒 这句的“寒”字,用得太妙了。可以看出李璟那种敏锐的捕捉能力、高超的表现能力。为了表现这个“寒”字,必须有两个关键点:一是乐器——“玉笙”;二是动词——“吹彻”。 先说“吹彻”,可以有两种解读,一种是,把一套大曲,按顺序吹到最后一个篇章;一种是把一组套曲反复吹,才能叫“吹彻”。无论哪一种,都说明女子吹奏时间之长、用情之深。 再说乐器“笙”。“笙”里面有一种簧片,这个簧片如果太凉,容易走音,一定要让它暖起来。但暖起来也有一个问题,人的口气是暖的,如果天很冷的话,热气进去就会凝结成水珠。水珠一旦过多,簧片就会变凉,同样会导致走音。 所以,这个“寒”字,不仅是写外在气温的寒冷,更是她内心的凄冷。你想啊,她在梦中梦见心上人,有片刻的欢愉,可是梦醒之后,却是无尽的孤独。她想用吹笙来排解孤独,寄托相思,所以一遍又一遍反复吹,可是,簧片变冷,吹不成调。你想,她该有多伤心啊! 这句很像《春江花月夜》的“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都是女子通过不断地做事,来排遣思念之情,但又无济于事的无奈感、无助感。 这句词很有名,怎么有名呢? 据说有一回,李璟问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回答:“不如主上‘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一听,也大为高兴。 冯延巳为什么不说“不如主上‘西风愁起绿波间’”呢?这体现了冯延巳的聪明,因为“小楼吹彻玉笙寒”是用音乐来写用情至深的,很有语言功力。同时也表明了冯延巳对李璟语言功力的鉴赏能力。这种对等的能力,大概只有像是像冯延巳、像李璟他们彼此之间这种同道中人,才能心领神会啊!也难怪李璟一直宠爱冯延巳呢! 6、多少泪珠无限恨, 这句话中的“恨”,不是仇恨,而是遗憾,是幽怨,是心里的痛苦难过。理解这个词义,就可以读对这句话的情绪基调。不会读得恶狠狠的了。 有些版本写成“何限恨”,其实都是“无限”的意思。 7、倚栏干 “倚栏干”这种状态,在古典诗词里经常用来表达思念、惆怅、有心事时候的体态。“倚栏干”“独倚斜阑”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弭貂老仙期不来,独倚栏干吹玉笛。(陆游《长生观观月》)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阑。难,难,难!(唐婉《钗头凤》) (四)诵读体会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题目读音,浣[huàn]溪沙,菡萏(hàndàn)。 两个节奏即可,不需要停顿太多。还要注意,读题目不能太随意,也不能太用情,平和中正就行了。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基调,悲秋情绪,感伤,凝重,声线位置下移。 节奏,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语调,注意,“愁起”是第二声,要上扬,但要拿捏住分存,不能过头。 气息,两句之间要换气。每句的节奏点之间也可以“偷气”,保证尾字有气。 读完这两句,停顿一下,换气。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这两句情绪比前面强烈,所以大部分人声音会往上挑,但是要注意分寸的拿捏,毕竟表达的是“憔悴”。 不堪看,“看”的读音,平声韵,必须要读“第一声”,有些爱动脑筋的诵友有疑问,说“看”读第一声不是“看护”的意思吗?其实这跟词义无关,纯粹因为韵律。如果用无锡方言来读,就是平声韵。 上阙读完,停顿,换气。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基调,可能梦里梦见爱人了,但午夜梦回更显孤独,情绪哀伤沉重。 语调,下阕抒情,情绪比较强烈,所以诵读时声音也会往上挑,这也没错。但是要注意不能用力过度,否则就变成慷慨激昂。但也不要哭哭啼啼,哽哽咽咽,那会破坏词意的深沉感。 这两句要延长,需要长气息,一定要学会“偷气”,保证尾字有气。 读完这两句,停顿,换气。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前面说了,这里的“恨”是“遗憾”,是“失落”,是“痛苦哀伤”,不是“仇恨”。不能读得太用力,而应该体现一种柔弱无助、惹人怜爱的样子。 叁*总结 1、作者李璟是南唐第二位皇帝,穷兵黩武,奢侈无度,但才情出众,是南唐派词人代表,属于“二帝一相”的“二帝”之一。2、“摊破浣溪沙”是“浣溪沙”的变体,在上下片的结尾各增加三个字,变成四句,打破了原有的节奏。3、这首词最有名的句子是“小楼吹彻玉笙寒”,用音乐来表现内心的凄苦,一波三折,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诵读体会,我就向大家汇报到这里,请群里的各位老师和诵友们批评指正!接下来,就请诵友们一起来朗诵这首词吧! 肆*欣赏 ◆诵友展示◆ 梁溪悦读俱乐部出品 文稿编辑:古月 文字校对:水岸伊人 音频制作:月下泛舟 监 制:胡爱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yea.com/mfrypzff/7843.html
- 上一篇文章: 山东女子ldquo农夫与蛇rdqu
- 下一篇文章: 中药方剂白虎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