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花木志木芙蓉为什么林黛玉满意芙蓉
作者:蒋春林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安排女儿们抽花签,香菱掷了个六点,该黛玉掣。 此时作者写了句黛玉的心理活动,黛玉默默的想“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显示出这个心比比干多一窍的姑娘心思玲珑,多虑多思。 这个感性的女儿对自己的命运充满了狐疑和迷惘,她对于这个花签有着格外的期盼和重视。 黛玉抽中的是芙蓉,花签上:画:一枝芙蓉,字:风露清愁,诗:莫怨东风当自嗟。注: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 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她,别人不配作芙蓉。”黛玉的表现呢?黛玉也自笑了。说明黛玉很认可这个芙蓉。 芙蓉 木芙蓉是我国传统名花,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镜》评价其:“清姿雅质,独殿群芳,乃秋色之最佳者。” 木芙蓉艳如荷花,叶似梧桐,大而有尖,晚秋开花,花有单瓣有复瓣,花或白或粉或红。 木芙蓉于霜降时节开花,傲气足以拒霜,古人对之有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潇洒无俗姿,不怨东风,有君子之风。 如“短蓬轻楫自为家,羞上胭脂渚畔槎。莫讶风鬟吹不乱,芙蓉原是拒霜花”,据说是一渔女所作,以拒霜芙蓉自拟。 黛玉抽中的花笺诗出自宋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光,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明妃王昭君的故事林黛玉很熟悉,她的五美吟里有《昭君》:“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薄命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跟欧阳修的见解差不多。 而此首诗中的“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和黛玉用在《葬花辞》里“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林黛玉诗号潇湘妃子,取娥皇女英洒泪竹上成斑的典故,潇湘地区人多爱芙蓉,芙蓉广植,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称。花签上的题字是“风露清愁”,而黛玉爱哭,临风洒泪之事常有,这个风露清愁也非常符合她。 芙蓉 《花镜》曰:“昔蜀后主,城上尽种芙蓉,名曰锦城。”成都四十里尽种木芙蓉,开花时分高下相照,真不是一般的锦绣,这个后蜀孟昶作过一首《避暑摩诃池上作》诗:“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帘开明月独窥人,敧枕钗横云鬓乱。起来琼户寂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这首诗是写给花蕊夫人的,也就是亡国后写过“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的宫妃。 多年后苏轼因为只记得这首诗中的两句,就檃栝了一首《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比原文更精妙。 木芙蓉的皮可以沤麻作线,纺织成纱,可作衣,暑月衣之凉爽,且无汗气。花蕊夫人避暑所着极可能就是芙蓉衫,木芙蓉纱当然也可做芙蓉帐芙蓉被。 此外,木芙蓉花有朝开暮落的特点,早上初开白色,皎洁如月,中午粉红如美人初醉,傍晚深红艳若桃花,也称三醉芙蓉、酒醉芙蓉。 早晨可见一枝上花色有白有红,中午则粉红深红,“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 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早上娇美的花朵,晚上就要萎谢,花在第二天谢后有的花瓣反转缩成一团悄然落地,有的会缩小成团,宛如未开放的花苞,只是难返枝头,是再也不会开放的了。 一朵花的花期如此之短,只有一天灿烂,一瞬芳华,正如李嘉佑《秋朝木芙蓉》所说:“平明露滴垂红脸,似有朝愁暮落悲。” 花若有知,亦会悲伤到难以自持吧。 芙蓉 明谢肇淛《五雜组》对孟昶的锦城有过分析:“然木芙蓉极易长,离披散漫至不可耐,及其衰也,残花败叶委藉狼狈,萧索之状无与为比,此与朝菌、木槿何异?而乃夸以为丽,其败亡也不亦宜乎?” 三醉芙蓉尤其是白色逐渐转向粉色芙蓉的时刻,不由得令人想起黛玉题帕三绝的夜晚:“林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 白色芙蓉花在秋风中摇摇曳曳,一天之内转成粉色,再转成深红,然后在最美丽的芳年凋谢,回应那些在芳年夭折的美丽青春。 芙蓉花大色艳,复瓣品种花形与牡丹有相似之处,故也叫秋牡丹,跟春天开的牡丹相映照,所以花签上写牡丹陪饮一杯。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以芙蓉来比喻杨贵妃的美貌“芙蓉如面柳如眉”。 花签中牡丹是宝钗,宝钗跟芙蓉的关系在于宝钗的冷香丸配方原料:“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其中有白芙蓉花蕊。 总结一下,木芙蓉具有拒霜的品格,清高脱俗,和牡丹相比,雍容不及而清雅胜之,风露清愁,娇艳而脆弱,和黛玉的气质非常符合。因而黛玉对抽中芙蓉花没有意见。 芙蓉 《红楼梦》中还有一位姑娘,作者直接名之为芙蓉女儿——晴雯。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曰:......《芙蓉女儿诔》七十八回,宝玉文思泉涌,先是在贾政书房中以长篇歌行体滔滔不绝而就《姽婳词》,回到园子,猛然见池上芙蓉,想起小鬟说晴雯作了芙蓉之神,一心凄楚转为喜欢。 他突发奇想,打算写份别开生面的诔文,需要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宁使文不足悲有余,万不可尚文藻而反失悲戚。 如此“方不负我二人之为人”,说到做到,通篇《芙蓉女儿诔》洋洋洒洒而就,言辞恳切,文采生动,堪称佳作,此长篇祭文可谓是宝玉最用心之作,这个可怜的娃,他是真的相信晴雯做了芙蓉花神。 也许只能如此,方能忘却晴雯病榻上的狼狈,忽略晴雯临死前声声呼唤娘的悲音,缓解他内心的愧疚和不安,以及不敢触及的,对亲妈错综复杂的感情,会有一丝怨恨么? 芙蓉 这篇文长,宝玉将之挂在芙蓉花枝上进行祭奠。起首即提及“蓉桂竞芳之月”,农历八月,木芙蓉和桂花竞相开放,一清丽一芬芳,算得八月花的典型代表。 木芙蓉花开的秋季与“风霜刀剑严相逼”的环境对应。朝开暮落短暂的花期用来暗示黛玉和晴雯的早夭也是适合的。 芙蓉性喜近水,《长物志》:“宜植池岸,临水为佳,若他处植之,绝无丰致。” 《雅称》:“芙蓉襟闲,宜寒江,宜秋沼,宜微霖,宜芦花映白,宜枫叶摇丹。” 芙蓉若植于池旁溪畔,花开时节,秋风凉爽,百花凋零,芙蓉花开秋水寒,秋水映照花色,波光花影,分外清丽。 王安石:“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浓。” 若再加上芦叶红枫为点缀,则更是美不胜收,是诗人眼中绝美的秋季景观。 芙蓉 《花镜》中解释了水边种芙蓉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俗传叶能烂獭毛,故池塘有芙蓉,则獭不敢来。”令人大跌眼镜。 《本草纲目》中写了一个附方:“久咳羸弱,九尖拒霜叶为末,以鱼酢蘸食,屡效。”看了不禁拍案惋惜,这个方子非常适合黛玉使用啊。 生于水中的荷花又叫水芙蓉,也名芙蓉,经常和木芙蓉混淆。 二者一水一陆,一草本一木本,差别很大,花期也不同,若相伴而种,水中荷花,水畔木芙蓉,交相辉映,极有情趣,如白居易所写:“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 大观园中的水边池畔多种有芙蓉,水中池中种有荷花,水陆两种芙蓉此开彼消,相映成趣,典型的如藕香榭景区“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便是如此设置。 作者:蒋春林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具有计算机和图书馆学专业背景,爱好文学和植物摄影。写作出版《人间芳菲——红楼梦中的植物世界》、《华园植物记》、《花影流年——张爱玲笔下的花花草草》等图书。 木青青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yea.com/mfrypzff/3890.html
- 上一篇文章: 上海繁花木芙蓉与薛涛笺,20岁赎身,
- 下一篇文章: 木芙蓉A原创春水也看月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