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泻阳明有余之热,滋少阴不足之阴
知母嫩苗(摄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药植园)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其根茎如蚔(zhǐ)母之状,故名“蚔母”,后演变为“知母”。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泥沙,洗净、切厚片、晒干入药。加盐水炒干者称“盐知母”。 NO.1前人经验 1 《神农本草经》记载:“(知母)味苦,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一名蚔(zhǐ)母,一名连母,一名野蓼(liǎo),一名地参,一名水参,一名水浚(jùn),一名货母,一名蝭(dì)母。生川谷。” 2 清·徐大椿·《药性切用》记载:“(肥知母)辛苦寒滑,泻阳明有余之热,滋少阴不足之阴。润燥止咳,除烦安胎。酒浸炒清上,盐水炒滋下。便滑者均忌之。” 知母开花(摄于天津中医药大学药植园) NO.2功效主治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主要功效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1 清热泻火:本品苦寒,入肺胃二经,善清气分实热、肺胃实热,适于火热内炽(chì)之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等症。 2 滋阴润燥:本品甘寒质润,既能清热,又能滋阴润燥,适于阴虚内热之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症。 知母肉(摄于湖南邵东) 用法:6~12g煎服。 现 代 研 究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知母主要含皂苷(gān)类、双苯吡酮类、生物碱类等成分,有抗炎、解热、抗肿瘤等作用。 NO.3参考资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任艳玲.《神农本草经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1. [清]徐大椿撰;伍悦点校.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药性切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 翁丽丽,陈丽,宿莹,许天阳.知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J].吉林中医药,,38(01):90-92. 音频:咕咕玛奇朵 图片:山人文字:山人 欢迎大家长按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白斑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yea.com/mfrypzff/3393.html
- 上一篇文章: 巴戟天攀枝援上巴戟天,温肾壮阳筋骨
- 下一篇文章: 好汉丨男子持刀砸车窗,喝令疑似保健品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