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青蒿一握水二升,绞汁服尽截疟灵
青蒿(摄于湖南长沙) 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地上部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其“茎叶俱青,植株较高”,故名“青蒿”。全国多处均产,秋季花盛开时采割,去老茎,阴干入药。 NO.1前人经验 1 《神农本草经》记载:“(草蒿)味苦,寒。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虫,留热在骨节间。明目。一名青蒿,一名方溃。生川泽。” 2 清·徐大椿·《药性切用》记载:“(青蒿叶)苦寒芬芳,得春生之气最早;入少阳、厥阴。除烦清暑,退热除蒸,为劳热、暑热专药。梗:兼和胃。” 青蒿(摄于湖南长沙) NO.2.1功效主治 青蒿,苦、辛,寒。归肝、胆经。主要功效有:清虚热,解暑热,清湿热,截疟热。 1 清虚热:本品芳香透散,但又苦寒清热,善于清虚热,适于温热病后期,余热未清之夜热早凉,以及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症。 2 解暑热:本品茂盛于夏日,苦寒辛散,善于解暑热,适于外伤暑邪之发热。 3 清湿热:本品芳香之性较强,既可解暑热,又可清湿热,尤宜于夏月外伤暑湿之头晕、头重、头痛等症。 4 截疟热:本品苦寒入肝胆,既可清泻肝胆,又有较强截疟之功,适于肝胆湿热之黄疸以及疟疾之寒热往来。 青蒿(摄于湖南长沙) 用法:6~12g,煎服,后下;截疟可用至60g;鲜品加倍。 现 代 研 究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青蒿含青蒿倍半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和挥发油类等成分,有抗疟、抗肿瘤、抑菌杀虫、抗炎、抗纤维化、抑制脂肪变性及免疫调节等作用。 青蒿(摄于湖南长沙) NO.3参考资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任艳玲.《神农本草经》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1. [清]徐大椿撰;伍悦点校.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药性切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 汪晓河,马明华,张婧婷,黄瑾,年华.青蒿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35(05):-. 音频:山人 图片:山人文字:山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yea.com/mfrypzff/3311.html
- 上一篇文章: 图看自然草木有情木芙蓉
- 下一篇文章: 黄芩一味黄芩清金丸,凉血止血把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