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白露露含疏月净,空林望已秋
今日(年9月8日),白露。 夜寒日燥,阴气积重。千里烟波,暮霭沉沉。白棉饱满,柿子青涩。灯下适饮白露茶,残荷池品白酒酿,一杯拂燥,两杯明心,三杯忘归。无事薰香,晴窗临帖,挥麈闵吟,温灯夜读,清秋梧桐落,一夜秋雨一朝凉,是以秋风白露。 ?何为白露? 太阳到达黄经°,八月节 五行说“白露”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由于夜晚水汽凝结而成,清晨时分地面和叶子上出现许多露珠,故名“白露”。 加之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天属“金”,“金”为白色,故以“白”形容秋“露”,即“白露”。 阴阳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言:“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古人认为阳气在“夏至”日达到顶点,而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至“白露”,阴气愈重,清晨的露水愈厚,凝成一层白水滴,故称“白露”。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过后,人们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有时随着一场雨的降临,天气就骤然变冷。 节令至此,正当仲秋季节,气候一如春季,不仅花木依然茂盛,而且有的花的颜色较春天更艳,如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鸡冠花、雁来红,特别是田野里迎风招展的荻花。 古诗云“日照窗前竹,露湿后园薇。夜蛩扶砌响,轻娥绕竹飞”。此时天高云淡。气爽风凉,可谓是一年之中最可人的时节。 初候鸿雁来,秋日渐成格局,天气转凉,鸿雁从北方飞向南方,以躲避寒冬,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的时节。 二候玄鸟归,玄鸟即燕子。《山海经》中说,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鸟。此时,已近中秋,不论南北,人人念归,便有了“玄鸟归”的淳朴愿望。 三候群鸟养羞,这个“羞”同“馐”,是美食。“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藏食物以备寒冬,如藏珍馔。 饮白露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我国一些地区还有饮白露茶的习俗。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茶树生长的极好时期。 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时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后,有的茶客就托人买点白露茶。 酿白露酒: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吃龙眼: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白露时节,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此时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 祭禹王:白露时节还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 白露养生 调理饮食,减苦增辛 白露时节,秋燥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因此常会出现口咽干苦、皮肤干裂的现象。可多吃一些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或用中药食疗,如西洋参、沙参、杏仁、川贝等。白露时胃肠气血未充。此时饮食宜减苦增辛,以养心肝脾胃。 秋吃早粥,调理脾胃 白露节气,人容易出现脾胃虚弱、消化差的症状,抵抗力也有所下降。这个时节多吃点温热的,有补养作用的粥食,既能治秋凉,又能防秋燥,对健康大有裨益。白露时节适宜的粥品有莲子百合粥、山芋粥、红枣糯米粥等。 白露身勿露,露了冻泻肚 白露一过,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此时天气早晚温差较大,应及时添衣加被,否则极易患上感冒,也容易诱发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病。过分贪食寒凉也易损伤脾胃阳气。 搓耳泡脚,补养肾气 从白露开始,有些人会出现手脚冰凉,怕冷、乏力等症状。此乃肾气不足的表现。可在晚上用温水泡脚15-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更能有效补养肾气。 宁神定志,保持微笑 白露时节易使人情绪波动。故要调摄精神,保持神志安宁而平和。同时中医认为,笑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还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使心肺气血调和。所以,萧索之秋要记得常常绽放笑脸哦! 外出锻炼,动静结合 秋天气候宜人,是一年中难得锻炼身体的好季节,而白露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 白露诗词 秋天,白露夜晚出现,清晨消散,无数文人墨客为之痴迷,为之作流传千古的诗篇。诗中之白露或晶莹,或圆润,或温暖,或寒冷,或思乡,千种风情,万种情思。 现在就来欣赏古诗词是如何描写白露的: 《秦风·蒹葭》 先秦·《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杂诗》 魏晋·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南湖晚秋》 唐·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凉夜有怀》 唐·白居易 清风吹枕席,白露湿衣裳。 好是相亲夜,漏迟天气凉。 《秋露》 唐·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白露》 唐·鲍溶 清蝉暂休响,丰露还移色。 金飙爽晨华,玉壶增夜刻。 已低疏萤焰,稍减哀蝉力。 迎社促燕心,助风劳雁翼。 一悲纨扇情,再想清浅忆。 高高拜月归,轧轧挑灯织。 盈盈玉盘泪,何处无消息。 《宿烟含白露》 唐·孙頠 析析有新意,微微曙色幽。 露含疏月净,光与晓烟浮。 迥野遥凝素,空林望已秋。 著霜寒未结,凝叶滴还流。 比玉偏清洁,如珠讵可收。 裴回阡陌上,瞻想但淹留。 《郡中即事三首》 唐·羊士谔 登临何事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 惟有楼中好山色,稻畦残水入秋池。 《悲秋》 唐·卢殷 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 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 《送张光归吴》 唐·郎士元 看取庭芜白露新,劝君不用久风尘。 秋来多见长安客,解爱鲈鱼能几人。 《相和歌辞·乌栖曲》 唐·王建 章华宫人夜上楼,君王望月西山头。 夜深宫殿门不锁,白露满山山叶堕。 来源/综合整理自西风东韵、北京现代、搜狐网 总监制/晓洁 执行主编/张燕 副主编/跃升 责编/占华 制作/兰宇跃升 光明日报·阅读公社工作室 e01 版权声明: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yea.com/mfrypzff/2982.html
- 上一篇文章: 今日头条全球气候变暖加剧,耐旱树种
- 下一篇文章: 当下行情正好的3类园林苗木,抓紧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