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微散文同主题征文竞赛第45期(年秋)主题:如莲在水

青莲不染尘

文/李艳艳

支书来看望母亲,言及喜民。

喜民永乐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四对新人在村舞台举行集体婚礼。小丫头的我,一瞄着喜民就乐。整场婚庆,她就一个姿势,右手握着左手,低头看自己的脚,男娃扔鞭炮炸她脚前站姿都没变。有人说,喜民像朵莲花。

“莲花?”那样?我笑得岔了气。

支书又赞叹:年,好几户人要求低保。他正无奈何,喜民来了,他脱口问,你来做什么?喜民拿出低保证,来退保。结果那些人扭头回家了。

我想起《陶母退鱼》,决定去喜民家一趟。

走过两条巷,找到喜民家。扣响门环,院内声音:“进来,门没拴。”

我酝酿着与喜民的会话,正要推门却与拉开门的女主撞个满怀。我俩都笑了,她攥住我胳膊:“快回屋,大冷的天。”

让坐,拨旺炉火,递上滚烫浓茶:“你是?嗨!你是艳妹!”她笑出了眼泪。

她丈夫躺在炕上,头扭向墙,我用眼神示意。她笑说,没事。

听说婆婆和小叔子精神病都没治愈,老公还抑郁症,咋把低保退了?

“强强大学毕业工作了,有能力养家,咱不闷着良心吃低保。”

我言语磕巴:一人护理仨病人,孩子还能读完大学,有多少人在羡慕和效仿你!

“看妹把我说得能耐的,都是乡亲的帮衬。”

我来走的是南巷,你家大门却朝北……

“南巷有他小叔未婚妻的家,他患病后,才改门朝北的,自家人受点屈,不影响人家。”

《诫子弟》体现在了喜民身上。那句”喜民像朵莲花”,击得我无处遁形。(责编:偏说制作:胡君涛字)

作?者?获?奖?作?品

李艳艳《丝瓜》吴海燕朗诵

李艳艳:形象

作?者?简?介

李艳艳,山西省芮城人。

主?播?简?介

龙丹,本名郑志刚,在场主播。东坡故里四川眉山人,现供职于眉山市东坡区。“用声音传递情感,用声音感悟生活”。

在场微散文第四十五期主题

莲,睡莲科、莲属植物,多年生水生草本,又名荷花、菡萏、芙蓉、水芙蓉、芙蕖、水芝、水华等。《诗经·陈风》有“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楚辞·离骚》亦曰“芙蓉始发杂芰荷,紫茎屏风文绿波”。

但古人写莲,最有名的莫过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散文名篇《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文章歌颂了莲高洁的品质,亦表现了作者为官数十年,淡泊名利,一心为民,不随波逐流,不阿谀权贵,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胸襟。

其外,莲还有一些有趣的谐音,如“莲”与“廉”、“青莲”与“清廉”、“芙蓉”与“夫容”等,皆是借花喻人的形象化说法。

莲浑身是宝。春有花叶可赏,秋有子藕为实,而且种子可历千年而不坏。综上,莲在中国古今文化系统中,因其独特的形质,备受推崇。

在场微散文同主题有奖征文竞赛第45期命题:如莲在水

水,五行之一,生命之源;能载舟,亦能覆舟。在这里,莲与水的关系紧密相连。忌空泛的议论,忌单纯的抒情。请调动你的叙事元素,洞察时代莲影,写出你眼中心中寻常而高洁不凡的莲。本期征文字数为字以内。截稿日期:年9月20日

相关链接:

在场微散文获奖作品(31~44期)在场微散文获奖作品(1~30期)在场微散文总目录1(1~7期)在场微散文总目录2(8~20期)在场微散文总目录3(21~30期)在场微散文总目录4(31~36期)在场微散文总目录5(37~42期)在场微散文第43期(年春)目录在场微散文第44期(年夏)目录

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furongyea.com/mfrypzff/11235.html